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要闻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刘英: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

  永康市方岩镇马头山麓,松柏挺拔,庄严肃穆,浙南游击根据地创建人刘英的陵园,就坐落于此。

  “幼时不知路,今日上坦途。赤心献革命,决然无返顾。”这是刘英参加革命时写下的一首诗。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以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实践了献身革命的铮铮誓言。

  刘英,1905年生于江西瑞金一个贫农家庭。1929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1934年7月,刘英任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他与粟裕率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地,先后开辟了浙西南、浙南、浙东游击根据地。在远离中央、孤悬敌后的险恶环境中,他领导闽浙边军民挫败国民党军多次“清剿”,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培养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为浙江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刘英于1938年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积极开展恢复发展党组织,宣传组织抗日救亡,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多项工作,卓有成效,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瞩目。

  1942年2月,因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同年5月18日在永康方岩马头山麓英勇就义,时年37岁。毛泽东同志在刘英牺牲后深情地说:“刘英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

何云:火线办报 鼓舞士气

  天然清新的田园景致,景色迷人的山乡风光,仁义淳厚的乡风民俗……走进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扑面而来。这片锦绣之地,是革命英烈何云的故乡。

  何云,1905年生于上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秋,党中央决定在晋东南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何云被任命为社长兼总编辑。经过不懈努力,1939年元旦,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诞生。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何云随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刘伯承、邓小平部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为鼓舞部队士气、宣传百团大战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虽然报馆经常转移,但报纸的出版从未间断。《新华日报》华北版被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称为“华北人民的聪耳,华北人民的慧眼,华北人民的喉舌”和“华北抗战的向导”。

  1942年5月,日军调集重兵,对太行山辽县麻田一带进行“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企图摧毁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何云率领全馆同志坚持工作和战斗。5月28日黎明,何云在大羊角村附近与日军遭遇,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

沈泽民:书剑丹心 坚持斗争

  桐乡,乌镇。曲曲折折的青石板路尽头,沈泽民纪念馆坐落于这静谧安闲、悠远古朴的江南水乡之中,向来往的游客讲述着这位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的革命岁月。

  沈泽民,1900年出生于桐乡,著名文学家茅盾的胞弟。他曾在家乡乌镇创办《新乡人》杂志,宣传新文学,是新文学运动的骁将。

  1926年春,沈泽民经组织委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0月回国。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3月中旬,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等职。

  沈泽民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期间,提拔了大批地方干部,强调要把分配土地和扩大红军、建立地方武装、发展苏维埃等工作联系起来。在农业生产方面,为解决劳动力的缺乏问题,他同省委的同志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使边区的农业生产在困难的战争环境中,得以恢复和发展。

  1932年6月,蒋介石纠集重兵向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军事“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向西转移。沈泽民同留在根据地的省委成员一起,将散落在根据地的各支武装力量组织起来,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在大别山开展革命斗争。

  1933年11月20日,沈泽民因劳累过度,在红安县天台山芦花冲病逝。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3 “百年潮涌·之江楷模” 2021-07-06 浙江日报2021-07-0600006;浙江日报2021-07-0600008;浙江日报2021-07-0600009;浙江日报2021-07-0600010 2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