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建设强大政党 永葆青春活力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由弱小到强大,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成就百年辉煌,这其中的密码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如此,建设强大政党,永葆青春活力,着力提高“四力”是重点努力方向所在。

  一、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住了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这个“引擎”,达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以简驭繁的效果。百年历程充分证明,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条宝贵经验。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党始终站在最前线,为着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我党始终引导着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向前迈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由此可见,政治领导力在党的领导能力中居于核心位置。政治领导是党对国家全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领导就是要在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上增强领导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非凡政治勇气、丰富政治智慧、高超政治能力,把牢政治方向,加强政治建设,解决政治难题,净化政治生态,进一步彰显了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一个政治品格日益凸显的党呈现在全国各族人民面前,为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发提供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坚强的政治保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前途命运高度,从事业全局高度,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使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更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注重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同时,还要重点突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三种“力”,以更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而重大的要求。

  二、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从党的百年历史看,思想引领力至关重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假若没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走向胜利。党是名副其实的接受先进理论指导的,所以才能起着先进战士的作用”。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看,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基础在于强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当代中国正处于这样的历史坐标之中:回顾过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直面当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艰巨繁重;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催人奋进。从这一历史坐标审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我们注重研究解答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武器。比如,深入研究解决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求我们做好鼓足改革勇气、明确改革思路、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拿捏好改革力度的工作;深入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重大问题,要求我们做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同步推进的工作。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如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改革决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现实中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解决。

  增强思想引领力的关键在于深入研究解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思想舆论问题。比如,在舆论层面,怎样才能更好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思想层面,怎样正确看待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等多样化社会思潮;在研究层面,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其内涵到底怎样理解和阐释等。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以上问题都旗帜鲜明地作出了回答。对于如何进一步加强正能量的传播、主旋律的弘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对于研究层面存在的种种理论困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及“两个不能否定”等重大理论判断和创新,起到了“定音鼓”和“压舱石”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指导和精神力量支持。深入研究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思想舆论问题,重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不断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的铁律。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党史证明,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和群众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成就的伟业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下取得的。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群众组织力,一般而论,就是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文化活动、革命斗争和社会变革活动的能力。就当前而言,党的群众组织力就是党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团结就是力量”,密切联系群众,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体现在能否有效地把群众组织起来,以组织化的形式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增强群众组织力,要把党联系群众的基本渠道铺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治国理政,只有亲身征询于草野,虚心问计于百姓,才能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决不能脱离群众、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弄虚作假,与人民离心离德。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光荣传统,就是坚持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党的群众工作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坚持群众参与,让群众在参与中贡献经验智慧、提高获得感。互联网以其平等、开放和包容的特点,使得群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愿望要求、利益诉求的便利条件,党员干部应当抓住用好这个渠道。要坚持在网上“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体察民情民意,获取资讯信息,纠正错误失误,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寻找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以更好地改善和优化自身工作。“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就能够得到群众最大程度的理解、认同、拥护,就能使我们党强基固本,永葆长盛不衰的青春活力。

  四、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

  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表明,党的社会号召力的获得,主要依赖的不是“硬实力”而是“软实力”。毛泽东同志曾说,“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这种领导权,自然着重指的是软实力的辐射。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自然也是从软实力的角度着意强调。努力拼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拥有强大社会号召力的关键所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夙愿。在民族复兴梦想感召下,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民族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屹立世界东方的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凝聚人心、激励奋进的巨大作用。经历过民族的辉煌灿烂与悲惨屈辱的中国人民深知,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只有国家独立才有人民解放,只有民族复兴才有人民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找到了中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中国人民的最大同心圆,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极大地增强了党的社会号召力。在这个伟大梦想的凝聚下,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根本的是要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前提之下,提出具有广泛动员性的科学思想理论,制定出具有引领性的宏伟目标,坚定不移推进各项重大举措,从而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与拥护。

  当前和今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得我们党具有更强大的社会号召力。在此基础上,要更科学全面地分析新时代的中国实际、更准确地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同时,在信息社会,党的社会号召力的体现有着更丰富的形式与可能性。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党主动适应与积极引领这一变化,推动理念与技术手段的创新,不断强化思想引领、目标凝聚、行动感染,从而不断增强社会号召力。

  总之,越是从百年尺度层面思考我们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在对党取得的伟大成就无比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更需要拥有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醒与持重,更要戒惧谨慎地思考我们党为什么能和怎样才能永葆青春活力的问题——从更长的历史尺度思考,党的事业越向前,距建党时间越长,也就应更加自警自省、奋发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更遥远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建设强大政党 永葆青春活力 2021-07-05 浙江日报2021-07-0500006 2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