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43版: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报道 百年印记

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不见硝烟的峥嵘岁月

  [印记名片]

  厦河刘英旧居、“兴华广货号”旧址与黄景之律师事务所三处场所合并为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位于丽水市莲都区大猷街135号的刘英旧居为重檐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63.38平方米,三间二层,现辟为陈列室。时任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居住于此。

  [红色意义]

  1939年3月至1941年4月期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至丽水,并在丽水城区设立联络处和秘书处。当时的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在城内四牌楼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取名“兴华广货号”,作为省委机关联络站,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其间,中共浙江省委在丽水城郊设了十余处秘密活动点,这些遗址见证了白色恐怖时期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

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不见硝烟的峥嵘岁月

  历史厚重的尘埃模糊了血色的印记,然而这滚烫的印记早已被注入我们的血脉,流传至今。

  8年的抗日战争中,看不见硝烟的地下斗争隐匿在烽火连天的前线之下悄然进行着。

  “改头换面”干革命

  与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一墙之隔的一座普通三房小院,草木葱郁,幽静怡人。难以想象,在抗日战火弥漫时,这里就是中共浙江省委的核心。一座粉墙黛瓦的院落,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开辟革命新道路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这座小院的故事要从1939年说起。阳春三月,位于丽水城郊的厦河村来了一位名叫王志远的生意人,他带着母亲、妻子、女儿从温州而来,在市区的大众街四牌楼开出一家“兴华广货号”。这个王志远,正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刘英。

  抗战全面爆发后,因为杭州沦陷、省政府南迁,丽水逐步成了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为了便于领导全省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领导机关从温州秘密迁至丽水。

  一年多前,刘英和粟裕分别率部在浙南、浙西南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实现合作抗日。此时,粟裕率浙江红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开赴皖南前线抗日,刘英则留在浙江主持党的工作。

  为了掩护真实身份,他摇身一变成了“王老板”,和夫人丁魁梅一起以身边工作人员王德珊之母为母亲、王德珊之女为女儿。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商店老板的家庭,厦河村人也热情地称刘英为“王先生”或“王老板”。

  如今的丽水莲都区大猷街135号内,设有魁梅园、刘英卧室、实物展厅、文字图片展厅等6个部分。旧址不仅保留着“王老板”一家租住时的原貌,还丰富了很多其他史料。

  踏入魁梅园一眼就能见到一座高2.5米、宽1.2米的刘英半身像,庄重严肃。院子里还有几株刘英生前最喜欢的方竹。

  简单干净的卧室约莫10平方米,靠墙是一张中式木床,窗前的方桌上放着煤油灯和手电筒——700多个夜晚,它们的主人就在这里挑灯工作。房间内鲜有装饰品,除了夫妇俩的一张合影,就是一副对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示不问政治;以及一幅自画的《水中鱼乐图》,暗喻党群鱼水关系。

  刘英曾在此居住两年多,这座平凡的民居就在那两年里成了中共浙江省委机关。

  播下革命的种子

  在丽水市区的大众街四牌楼,有一幢坐西朝东的四间二层木结构楼屋,招牌上写着“兴华广货号”。这间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百货店,正是当年省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负责与东南局及各特委的联络接待。

  刘英将百货店命名为“兴华广货号”,暗含“振兴中华”之意。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丽水的两年间,这里成为了最为重要的联络站和活动场所。

  这位“王老板”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常为村民排忧解难,村民尊他为“王先生”,遇有邻里争执也均请其调停。

  事实上,“王老板”白天以做生意为掩护,秘密领导、开展党的工作;夜间则闭门在家细细学习研究上级指示,批阅各地党组织的请示、报告,起草向上级汇报的请示、报告和会议文件,对各地党组织的指示等,并让夫人丁魁梅用尖细的钢笔抄写多份,交由王德珊分送各联络点。

  1939年3月,地下党员、著名律师黄景之将自己的家和工作室作为中共浙江省委的办公机关。

  这座二进合院式建筑占地600余平方米,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主楼、后院,前院两侧为厢房。黄景之以律师身份为掩护,带领全家积极协助党开展工作。

  1939年,省委机关迁来丽水后,“黄景之律师事务所”便成为省委机关的重大活动场所。当时的省委领导刘英、薛尚实、汪光焕等经常到这里了解情况,与各地的来人谈话,研究工作,召开秘密会议。

  当时,厦河村是丽水城区东边的重要码头。1938年8月,共产党员黄希宪、金以仁、肖车等人来到厦河村办夜校,一边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一边秘密地发展地下党员。厦河村以王亦仁等码头工人为主的1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党支部,在厦河村播下革命的种子。

  刘英在丽水的两年多时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加强了全省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工作,浙江地区的党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全省共恢复和建立了5个特委、55个县委(工委),党员数量从2000多人发展到2万人,并于1939年召开了浙江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形成抗日救亡的高潮。直至1941年4月,因形势恶化,省委领导机关再度迁往温州。

  1942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刘英在温州被捕,3个月后,牺牲于永康方岩。

  血脉里的革命基因

  在刘英旧居的前园,至今还保存着一段遭日机轰炸后留下的残墙,默默控诉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所幸当时省委机关已秘密迁回温州,才避免灾难。

  历史的真相正是通过这样的累累伤痕,印刻在大地上,无声又倔强,连同疼痛一起融入我们的血脉,一旦触碰就会唤醒。

  上世纪90年代,丽水要对大众街进行拓宽改造,“兴华广货号”却按其原貌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是浙江人民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

  1995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创建浙南、浙西南游击根据地60周年之际,丽水市委决定在厦河村以中共浙江省委旧址为核心建立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基地。1998年该基地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国防教育基地。

  当时,修复后的厦河村中共浙江省委旧址,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接待了参观群众4万多人次。

  2005年6月,丽水市有关部门对旧址和纪念馆重新进行了修缮。从1995年对外开放以来,该基地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瞻仰参观。

  如今,走在厦河村的宽阔大路上,处处透出时代的气息:昔日的厦河村已整体迁徙,在原址和厦河村辖区内新添了紫金大桥、城市防洪工程、滨江景观带、滨水公园、城市规划展览馆、丽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众多建筑和景观。

  但正如位于厦河村的刘英小学的名字一样,红色的种子早已扎根在村庄的角角落落。

  (本报记者 林婧 整理)


浙江日报 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报道 百年印记 00043 不见硝烟的峥嵘岁月 2021-07-01 浙江日报2021-07-0100017;浙江日报2021-07-0100018;浙江日报2021-07-0100016 2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