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根脉 擘画共富长卷
本报记者 赵静
台州,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浙江红旗第一飘”旗帜飘扬,建立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一江山岛,荡气回肠;大陈岛垦荒,将满目疮痍的荒岛变成了青春奉献的热土……一幕幕气壮山河的英雄长歌,在台州大地上久久传颂。
悠悠百年,台州走过风霜雪雨,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引领,饱蘸着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书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篇章。
民营经济、制造之都、小微金改……今天的台州,一张张金名片熠熠生辉。
碧水青山,滩净湾美,物阜民丰。今天的台州,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两富”“两美”相得益彰。
实施“十四五”,开局起好步。台州站位“重要窗口”高度,以“三立三进三突围”作答,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擘画共同富裕的美丽长卷。
传承红色根脉 擘画共富长卷
本报记者 赵 静
民营经济
书写发展又一春
前不久,台州在已设387家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的基础上,率先设立30家专注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专营机构,实现县域全覆盖、机构全覆盖、特色服务全覆盖。
民营经济是台州最重的发展底牌。成本高、利润低、道德风险大,又是小微企业贷款的“世界难题”。在台州,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小微企业却如鱼得水。
多年来,台州以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为牵引,积极打造“对标世行标准、走在全国前列、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最优营商环境,构建小微金融服务新高地。
获批国家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6年多,台州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创成全国第一个持续良性运作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第一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等多个全国“第一”,形成了“既稳又活”的普惠型金融服务样本。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远高于全国和浙江水平,而区域银行的不良率却仅有0.73%。
打通“任督二脉”。金融行业最大的痛点是信息不对称。台州将市场监管、国税、法院、房管、国土等30多个部门118大类的4亿多条信用信息进行了整合汇集,建立起了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运营管理,降低了银行调查客户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高效地为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打开通途。
拓宽融资渠道。早在2014年11月,台州就设立了内地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基金以“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方式组建,提供的担保无需抵押及第三方担保,避免了互保、联保风险,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的信心。截至今年5月,基金以累保金额516.52亿元、在保余额133.75亿元的业务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前列,共计减免各类保费4.29亿元,惠及客户29089户。
数字智造
制造之都创新业
6月,在2021中德(台州)智能制造大会上,中德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合作(台州)基地揭牌,将成为台州发力“新智造”的重要抓手。
台州站在“制造之都立业”的高度,推动台州制造加速向着世界级制造基地和万亿级工业体量迈进。台州现有上市公司65家、百亿级产业集群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8个,其中299个产品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外第一。
乘“数字化”长风破万里浪。
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把握新发展阶段,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出台专项政策,以“脱胎换骨”的决心打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攻坚战,系统重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实现规上企业重要制造环节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打造“制造之都”金名片。
永高股份有限公司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实现24小时不停歇运转、自动化生产,也让该公司60%的经销商实现了云平台自主下单,生产与发货实时相连;浙江仙居君业药业有限公司甾体药物智能工厂投产后,参数调控、物料转移、设备清洗等各项操作均实现“一键式”远程控制……
助力企业数字赋能的同时,一场数字变革也在台州政府部门内进行着。台州“企业码”平台共上线各类应用80多项,不仅可以对企业诉求进行分类交办,全流程跟踪督办,还能实现政策在线兑现“一网通办”。
到2025年,台州目标实现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新增工业机器人应用达到1万台以上,骨干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培育“未来工厂”1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80个以上。
拥抱大湾区
全面融入长三角
2021年开年,宁波、舟山、台州三地联合发文,公布了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宁波都市区囊括了宁波市域、舟山市域和台州市域,同时延伸至绍兴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周边区域。
随后,山水相依的温州和台州,这对民营经济的弄潮儿签署《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打造民营经济高地。
今天的台州,正以“现代化湾区”为形态,提升湾区城市的开放气度。台州拥有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大湾区,湾区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台州发挥组团式城市、湾区型城市的独特优势,全方位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东侧是台州玉环、温岭,西岸是温州乐清,两岸计划总投资150多亿元的环乐清湾文化旅游带建设工程已经展开。
与宁波南湾新区隔海而望,台州北部湾区按下“快进键”。健跳港,浙江众多湾区中不起眼的一个,迎来了台州恒投工贸公司投资4亿元,建成散货物流中心。码头于2019年底投产,去年吞吐量达400万吨,创造产值12亿元。
“研发设计在宁波,芯片制造在三门,产品销售向全球。”康创电子科技公司是这一变革的亲历者,更是受益者,总经理林辉撑告诉我们,去年他们入驻宁波协同创新中心,吸纳20余名人才,产品研发周期从20天缩短至10天,各类新品创造直接销售额8000多万元。
通过优势互补,更好地放大比较优势,在新发展阶段占得先机。以省级台州湾新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集成交互为平台,台州正高站位谋划,加快高端资源循环集聚、港产城湾一体发展的省域开放型高能级中心城市,开启“二次城市化”新征程。
美丽经济
建设幸福好家园
素有“山之坞”“水之根”美称的温岭市坞根镇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二师的诞生地。近年来,坞根镇累计投入2.5亿元扮靓美丽乡村,在青山绿水间厚植红色基因,打造研学旅游特色品牌,去年累计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
近年来,台州土壤污染综合防治走在全国前列,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台州湾入选全国首批3个美丽海湾典型案例之一,“天蓝地净水清”成为诗画台州的生动底色。台州正以做大“美丽单元”为抓手,9个县(市、区)各有各美,打造生态示范美丽风景线,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让美丽生态带来美丽经济,推进共同富裕。
作为全省15个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试点之一,椒江“梦幻鲜花港”台州湾生态农业园年产各类玫瑰造型成品约1.65万株、鲜切菊600万株,其他各类花卉、苗木40.96万株,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人数1000人以上,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温岭市五龙山脚下,涉及7个村、3600多户的城中村改造历时5年完成,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实现城市有机更新,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台州5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荣膺2020年度中国“十大心仪之城”,其中的“幸福密码”就是发展为民、藏富于民。2020年度,台州城乡收入比进一步降至1.94∶1。去年台州还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创”、平安台州“八连创”,台州这座幸福之城不断增添幸福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