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抢抓“双示范”机遇
浙北小城向善而变
本报记者 顾雨婷 县委报道组 张文燕 毛静静 共享联盟嘉善站 唐芳园
殷殷嘱托
2004年2月5日,习近平同志到嘉善调研。他强调,要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深入实施主动接轨上海、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八战略”落到实处。
嘉善抢抓“双示范”机遇
浙北小城向善而变
本报记者 顾雨婷 县委报道组 张文燕 毛静静 共享联盟嘉善站 唐芳园
“现在开车来回,再也不用绕路了。”每天一大早,乾大新材料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徐丽花都会从上海家中开车去嘉善县姚庄经济开发区上班。去年12月底,浙江嘉善姚杨公路—上海金山叶新公路正式通车,两地通行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徐丽花成为众多受益者之一。
一条断头路的打通,事虽小,却有迹可循。8年前,嘉善成为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两年前,全域纳入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抓住每一个历史机遇,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推进城乡一体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嘉善这座浙北小城着力解决一个个制约县域发展的问题,以“示范点”高质量推动“示范区”的一体化,酝酿新一轮的巨变。
去年起,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年)》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嘉善大胆摒弃老思路,以全县一“城”的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生态布局,“重塑”县域,让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向高能级平台集聚。
当一体化的东风吹来,嘉善县西塘镇东北部,一片3400亩的水域出名了。“开发强度21%、蓝绿比79%,以创新经济、数字经济、高端教育、高端商务为主导产业,这里将崛起一个世界级的科创绿谷。”嘉善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林沁园说,这就是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目前,祥符荡已经引进了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上海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三个重大项目之一,嘉善祥符荡创新中心已编制形成城市设计中期成果,预计今年10月底前实现实质性开工。
跳出县域看县域,未来之路豁然开朗。当“世界级”“国内领先”等词汇频频出现在生活中,嘉善人的眼界变了。甩开“小富即安”的“标签”,嘉善人早已卸下安逸,变得“爱拼”“敢闯”。
“向长三角‘要资源’,求新求变谋发展。”这是浙江恒科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明的心声。这家土生土长的嘉善企业,2014年便在嘉善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在上海成立了研发分中心,从单纯做“喇叭”的传统制造业彻底转型,涉足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如今已成长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支付设备生产商。华为、联想、三星等公司都是企业的主要客户。眼下,企业又打算在长三角布局新的研发分中心。“立足嘉善,面向长三角。”张志明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嘉善的“善”,意味着善于突破、善于改变。最近,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缪家乡村振兴学院活动室里又热闹起来。这头,村里的文艺骨干们正跟着专业老师学习压花艺术,结合原本的“鲜切花之乡”资源,创作压花文创产品;那头,直播室里网红直播带货正酣,本地农产品畅销全国。“让农民有技术,产品有销路。”缪家村党委书记陆荣杰说。2019年,缪家村成立了嘉兴首家村级实体乡村振兴学院,与上海高校合作,每周为本地农民和乡村振兴带头人提供技能培训。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80万元,实现了整村富裕。
嘉善更多的村,正走上发展“快车道”。在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由全县17个重点扶持村和5个一般村“飞地抱团”成立股份制公司后投资建设的一期厂房,已经吸引了9个欧美精密机械和科技人才项目入驻。打破镇村界限和要素流动障碍后,好项目和土地指标都集中到了条件优越的片区。目前,嘉善全县104个村参与16个“飞地抱团”项目,其中30个重点扶持村参与两个以上项目。2020年,共计分红1亿元,全县村均集体经常性收入突破400万元。
如今的嘉善,已然成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县域样板。在这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城与乡逐渐弥合;在这里,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的称号已连续保持了19年,区域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在这里,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0%,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9%,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高。抢抓“双示范”机遇,嘉善人还将迎来更多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