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报道 百年奋进

文化为魂,千年运河焕新生

精心打造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

  殷殷嘱托

  2006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到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调研时提出,希望杭州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把运河真正打造成具有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文化为魂,千年运河焕新生

精心打造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

本报记者 王逸群 共享联盟拱墅站 王佶敏 李雨蓁 通讯员 李林蔚

  仲夏,京杭大运河杭州段,两岸繁花未褪,万类竞绿。

  河道内,汽笛声不时响起,游船、货船往来不绝;夜幕降临,人们或在沿岸游步道上悠闲散步,或在街边小茶馆里围坐品茗;大运河中央公园中的运河大剧院,刚刚经历过首演……这条承载了千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以“世界文化遗产”之姿,已成为浙江文化高地上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线。

  15年来,杭州以运河综保工程为基础,秉持“还河于民”的理念,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扩展旅游、以民为本、综合整治”的原则,深化大运河保护管理,推动大运河有机活化利用,打造“人民的运河”。

  运河的水是衡量幸福感最直观的标准。京杭大运河是“国之瑰宝”,也是杭州的“城之命脉”。“曾经污水会直接排进河里,运河的水是臭的。”拱墅区城管局河道保护管理中心副主任范能说。截污、清淤、配水、保护……从2007年开始的每一天,他的工作就是改善大运河沿线的生态。十多年的时间里,范能见证了以前的小船和网兜护河,变成了无人机巡河。数字技术赋能,让杭州对大运河实现了高效精准巡查,生态环境和治理精细化水平正不断提升。

  水净河清,如今的运河面貌一新。两岸约22公里的游步道、景观带基本全线贯通,惠及沿岸居民200多万人。

  良好的生态让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去年,大运河杭州段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

  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现的正是杭州展现文化魅力的接续落子。

  6月15日,与拱宸桥遥遥相对的杭州运河大剧院迎来首场演出——现代京剧《战士》。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浙江段建设中第一个省区协作的亿元级重大文化项目,杭州运河大剧院的落成,不仅传递着运河文化血脉,更承载着城市赋能未来的希望。

  6月22日,大运河申遗迎来7周年。这些天,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长叶艳萍忙着挖掘有关杭州大运河历史的故事,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运河专家进行研讨。“这些年,运河边的文化地标越来越多了。”叶艳萍回忆起2006年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刚刚建成时的情景,彼时,运河边的博物馆“仅此一家”。“当时,习近平同志叮嘱我们要用好运河这张‘金名片’。”

  这些年来,刀剪剑、扇、伞、工艺美术……一座座国家级博物馆在运河边相继建成开馆。以运河为轴,拱墅区将博物馆群落、各类历史遗存、非遗体验点等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如今的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形成了以三大历史街区、四大文化园区、博物馆群为重要节点的22公里文化休闲体验长廊。一批工业老厂房改建成为文创园、博物馆、艺术中心。桥西历史街区、小河直街、大兜路历史街区的运河古居保护修葺,祥符桥历史文化街区也得以重建,重现运河人家依水而居的生活习态。历史与现实在此交融,也让文化浸润生活。

  大力推进运河保护法治化建设。2019年1月15日,杭州出台了后申遗时代全国首个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地方保护规划《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对大运河杭州段110公里11个遗产点段“分类分段分级保护管理”,妥善解决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在位于拱墅区的杭州大城北规划展览馆内,陈列着运河畔工业遗存的前世今生。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原有工业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现有留存的27处工业遗产,不仅代表运河工业往昔的荣光,也是运河文化发展的新载体。京杭大运河沿岸和杭钢基地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的两大区块,正推进大城北示范区建设,打造十大标杆项目。

  目前,杭州运河综合保护模式已发展到3.0版,以产业导入、产城融合为主要模式,做好规划、生态、文化、项目、城市、产业、经营、统筹的文章。杭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杭州将坚持以文化为灵魂,充分挖掘“千年运河历史、百年工业遗存”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元素,精心谋划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的项目群。


浙江日报 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报道 百年奋进 00015 精心打造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 2021-07-01 浙江日报2021-07-0100012;22697359 2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