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象山以宅基地改革激发乡村活力

小渔村奔富有了新盼头

  推窗见海看日出、闭户听潮……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象山小渔村沙塘湾村游客盈门。

  从象山石浦镇区出发,穿过一条隧道,眼前便豁然开朗。沙塘湾村三面靠山一面朝海,东海环抱着月牙形的滩涂,老屋沿着山势错落而建。作为象山最早一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村,沙塘湾村采取“统一流转、招商引资”的方式,将村民老屋的使用权统一租赁,对外招商,引来民宿产业,曾经九成闲置的老屋正在复苏。

  三权分置,打通资本人才下乡渠道,增强农村活力。由老屋改造的民宿仿佛成为引擎,给乡村发展带来新动力。

  三权分置

  壮大民宿产业

  日前,江苏游客朱琼自驾7个小时,带着一家人入住沙塘湾村朝山暮海民宿,看海景、吹海风、听海浪,尽情领略渔乡魅力。

  朝山暮海、潮烟里,沙塘湾村两个颇具诗意的民宿项目均由聂文华打造,“端午假期,两个民宿几乎满房。”聂文华十分看好村子民宿发展前景,持续加大投资力度,第三期精品民宿项目将于10月投入运营。

  租用农户老屋改造成民宿,最怕产权纠纷,这个难题被象山一项改革破解。该县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保障投资主体、村民、村集体的权益。按照政策,租用房屋的投资者获得宅基地使用权人证,村民领到资格权人证,村集体则领到宅基地所有权人证,一套房子,三本证书各归其所。

  闲置老屋可“生钱”,村民从“三权分置”改革中尝到了甜头。2016年起,石浦镇沙塘湾村集体和81户农户签订闲置房屋集中流转协议,先后吸引浙旅投、开元集团、橡树缘等20余家知名旅游企业考察投资。

  聂文华是最早一批投资者,他的企业获得村民老屋20年开发权,将其打造成高端民宿。闲置破旧的老屋被统一规划设计整修,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一本宅基地使用权人证给投资者吃下“定心丸”。聂文华先后在沙塘湾村投入2000万元,租用5000多平方米农房先后开发了朝山暮海、潮烟里等民宿。“有了这本证,我们投资开发的底气更足了。”这本证书也打开融资渠道,“以使用权人证向银行贷款,我们贷了400万元,极大程度补充了流动资金。”

  “通过盘活闲置民宅,传统渔业村正在变成业态丰富的旅游村。”沙塘湾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志龙介绍,全村已有77%以上的村民签订老屋流转协议,有意向前来咨询的村民不少。

  李志龙的老屋已经被确权租用,经过重新设计打造成了精品民宿,“100多平方米的破旧老房子变成了功能齐备的新房子,每年还有1万多元的额外收入。”

  生机萌动

  就业创业奔富裕

  对沙塘湾村村民来说,闲置老屋带来的财产性收入是一项全新的收入。而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闲置老屋更是宝贵的创业资源。由此而生的民宿产业,则带给小村新活力。

  在聂文华的民宿,有30多名本地村民在这里实现就业。今年,聂文华又要一次性支付160多万元给村民,作为未来5年的租金。

  这几年,沙塘湾村村民已经累计收到550万元的房屋租金,平均每户七八万元。目前村内有民宿14家,每间房每晚均价在500元到2000元左右,全年入住率保持在60%左右,旅游旺季一房难求。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2020年,全村民宿经济产值仍达2000万元。

  外来投资者经营民宿的示范效应,也带动本地村民的参与。潮烟里民宿旁,一幢风格相近的精品民宿改建工程接近尾声。民宿主人陈斌强就是村里人,他在自家宅基地打造了海上日出民宿,同时通过“三权分置”的方式租用老屋打造二期项目。“得益于县镇村三级前期统一规划设计,项目推进比较顺利,一期项目预计今年7月可投入运营。”陈斌强告诉记者。

  民宿经济红红火火,引发连锁效应,村里餐饮、旅游、康养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未来几年,村里还将投入5000多万元进行各类项目建设,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也吸引更多产业落地。”李志龙说。

  一项改革,不仅仅激活闲置资源,更激发乡村活力。象山县至今已经颁发125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盘活和利用宅基地面积3.15万平方米。这些被盘活的闲置农房,被开发成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撬动了6.2亿元的总投资。

  产业下乡,农村和村民加速奔向现代化。在象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看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是共同富裕的一个支点:“三权分置实际上给农村创造了更多元发展的可能和机会,带动更多人奔向共同富裕。”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小渔村奔富有了新盼头 2021-06-28 22678064 2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