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硬核 聚合力 “红色城铁”弄潮扬帆
写在省交通集团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之际
周 静 朱蓓蕾 田金雨
锻硬核 聚合力 “红色城铁”弄潮扬帆
写在省交通集团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之际
周 静 朱蓓蕾 田金雨
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交通互联互通是首要抓手。按照全省域全方位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四大”建设的部署要求,省交通集团坚持“承担好责任、发挥好功能、发展好企业”总要求,更好发挥全省综合交通投融资和建设主平台主力军的作用,主动扛起“重要窗口”建设先行官的使命担当,大力推进全省高速公路、铁路、重要的跨区域轨道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充分发挥交通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作用,努力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鹃湖拥抱西湖、潮城融入杭城。杭州湾北岸,一条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在纵横八达、互联互通的浙江立体式综合交通网中显得格外醒目。今年6月28日,连接杭州和海宁的杭海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从西湖边出发,一张城铁票就能直接到海宁逛皮革城,海宁与杭州都市圈的时空距离瞬间拉近。这条“红色城铁”,就此成为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为主导的海宁“融杭接沪”交通网体系中的亮丽之笔,奏响潮城“融杭接沪”新时代发展的强音。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国家发改委最近正式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这些综合交通体系骨干,是长三角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最重要的支撑之一。杭海城际铁路的开通试运营,在这幅国家规划“施工图”上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杭海城际铁路是由省交通集团主导投资建设的全省首个轨道交通PPP项目,全长48.1公里(其中一站一区间因涉及与规划沪嘉苏铁路衔接,暂时缓建),总投资142亿元,现余杭高铁站-浙大国际校区站(含)段全长46.38 公里,设站12座,其中地下车站4座,高架车站8座,全线速度目标值为120公里/小时。
锻硬核、聚合力。省交通集团杭海城铁公司把握浙江省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在高质量建成杭海城际铁路的同时,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响“杭海”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品牌,致力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百年通途,一流创建。交通铁军的硬核力量,托举起绚烂宏伟的“城铁之梦”,为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交响曲奏响潮声隆隆的壮美乐章。
南湖之畔 开拓“轨道交通PPP模式”
2012年,杭海城际铁路构想在南湖畔被提出。传承着红船精神,赓续着“红船旁”天然的红色基因,杭海城际铁路项目开启了不凡历程。
从2014年获国家发改委和省发改委立项批复到2015年启动投融资;从2016年签署PPP项目战略框架协议到2017年2月13日省交通集团作为最大的社会资本方出资控股成立项目公司,杭海城际铁路项目在几十次谈判中开拓出一条PPP模式的“首创之路”。
杭海城际铁路作为PPP项目,是社会资本方与政府方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汇聚了来自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49家及近4000名建设者。放眼全局,如何将来自不同体系的参建单位凝聚在一起,由松散走向紧密联合?杭海城铁公司创新开展PPP项目“党建联盟”创建,凝聚“红色”发展力量,将项目建设由“硬联通”变为“软联通”,“松散型”变为“粘合剂”。2021年以来,根据项目逐步由建设期转入运营期的实际情况,杭海城铁公司以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创共建为抓手,逐步实现“党建联盟”主体由参建单位逐步向地方主管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等转移,实现“红色工地”向“红色城铁”的升华。
党旗高高飘扬在杭海城际铁路全线,聚合力、凝众智、展宏图。在红船精神的指引下,在“红色城铁”的号召下,党建共同体将党建合力转化为项目建设的不竭动力,砥砺奋进在“努力建好红船旁的城际铁路”,建成“红色城铁”的使命征程,形成攻坚、发展合力破解建设难题200余个,项目建设创造“海宁速度”,打造了企地合作示范。
双城之间 奋进“城铁时代”
从海宁城区内的鹃湖出发,搭乘杭海城际铁路37分钟即可到达余杭高铁站,与杭州地铁9号线“无缝”互联互通。这条蓝色轨道交通动脉的飞驰而出,让杭州都市圈与海宁的时空距离浓缩至一张小小的城铁票,“鹃湖拥抱西湖”由梦想照进现实。
杭海城铁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实现全省PPP项目示范和企地合作示范“两个示范”,争创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钱江杯”“鲁班奖”“两个争创”,树立以“家”文化理念融入员工管理,用“铁”的精神强化员工管理“两个理念”,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和人员廉政安全“两个安全”,遵守国家有关PPP项目的法律法规、公司内部的协议和规章制度“两个法规”的“五个两”项目建设总体目标和建设全省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特色企业的愿景,扎实做好PPP项目工程建设管理,切实推进公司内部运行和全方位发展。
这条城际铁路,是连接起杭城与潮城的“新干线”;这条城际铁路,承载着海宁社会经济腾飞和杭州大都市圈大发展的宏大愿景。
工匠之魄 臻善百年工程
砂石构建,钢筋立柱;绑扎焊接,吊装运梁;隧道掘进,钢管铺设……工程建设的细小与宏大、精准与张弛,在杭海工匠的专注锤炼与责任信念中被丝丝入扣地驾驭,造就了杭海城际铁路的一身钢筋铁骨。
2018年,杭海城铁项目启动“品质工程”创建,参照高铁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形成了标准化管理“1361”工作法,制定了各类标准化施工作业图册、作业指导书300余本,全方位引导施工,项目全线实现了人员标准化、驻地标准化、现场标准化、过程标准化的全过程“标化”管理。2019年和2020年,杭海城铁项目连续两年在全省城际轨道工程质量安全专项督导检查评比中获综合排名第一。编印出版《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标准化施工图册》《区域城际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指南》,“杭海品质”逐渐打响品牌。
在高质量建设好城际铁路的同时,杭海城铁项目不断以科创赋能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在全线引入BIM技术,搭建基于BIM的杭海城际铁路“数字化管理”信息集成平台,提前发现并规避施工组织问题,实现对工程设施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并形成一整套可视化项目模型和动态技术档案。BIM技术应用成果斩获全国“青创杯”成果大赛一等奖等5项大奖。
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落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海试验基地。加强与浙大中控等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提出建设“一中心、七体系”总体智慧城轨建设架构。作为首个示范样板点皮革城“智慧车站”与项目开通试运营同步投运,全力打造浙江省首条智慧城际铁路轨道交通示范线。
开拓者事事精益求精,杭海人时时臻善臻美,让“杭海品质”不断在高质量发展中发力,在新挑战和新机遇中迈上新台阶。
共富之路 澎湃动能谋腾飞
现代都市经济圈发展离不开交通“动脉”的畅通。城际铁路为都市圈发展形成有力支撑,有人将其形容为区域经济发展又一催化剂,提供着澎湃动能。
杭海城际铁路对杭州而言,是打通大湾区区域交通壁垒的“便捷路”、承接申嘉湖地区产业发展的“吸金路”、连接嘉兴的“引才路”;对海宁而言,则是一条融入杭州都市圈的“黄金路”、带动新型城镇化的“高速路”、培育产业发展的“腾飞路”。这条“红色城铁”串联起了浙大国际科技小镇、皮革时尚小镇、盐官度假区的潮韵小镇、长安的花艺小镇、许村的布艺小镇等,在各站点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或经济开发区,进而形成“经济走廊”,直至崛起一条新的城铁经济带,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城乡共同富裕迈出铿锵前行的脚步。
省交通集团充分发挥PPP项目优势,带动社会资本方相关产业链发展、新产业的培育和新附加值的增加。社会资本方所属工程施工、设计、监理、土建、机电、运营等单位纷纷投身杭海城铁项目的建设管理、优化设计、重大物资招投标、运营等各个环节。各股东方在轨道交通产业有效拓展和纵深发展价值得到充分释放,促进协同发展。
“融杭接沪”是海宁多年的愿景,是海宁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根本所在。杭海城际铁路作为海宁的“一号工程”,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土地开发、城镇化建设、“城铁+”产业开发蓬勃发展;项目几十家参建单位提供了数以千计的工作岗位,吸收了大量杭海两地轨道交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建成后更可为海宁区域发展积累强大的“经济势能”,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钱塘潮起正扬帆,砥砺奋进谱新篇。站在“十四五”新征程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省交通集团将勇立潮头、乘势而上,紧紧围绕“争做世界一流企业”总目标,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加快建设一批“牵一发动全身”具有乘数效应的重大交通项目,增强服务全省大局带动力,努力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版图片由杭海城铁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