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64年,九任书记接力跑出强村富民路

追寻城西村领跑“原动力”

  三门县城西村又“火”了!

  这一次,这个村庄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4月,“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实践”专题宣介会上,面对线上参会的70多个国家的近400名政党代表和现场30余国驻华使节,村党委书记章国进深情分享了强村富民的追梦故事——

  城西村建立党支部64年来,九任村党组织书记接力,带领党员群众把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发展为三门县“第一强村”。到2020年底,城西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6亿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1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万元……

  有人感叹:这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农村的生动实践!有人好奇:从弱村穷村到强村富村,城西村为什么强、为什么能、为什么富?

  初夏,带着“三问”,我们再次走进城西村,倾听初心故事、感受村庄变迁。

  为什么强?

  九任书记一条心

  一任接着一任干

  如果将城西村的发展看作一场“接力赛”,九任书记就是在跑道上奋勇争先的“领跑人”。

  我们见到新“接棒”的第九任村党委书记章国进时,他正在全新升级的城西综合市场查看消防改造工程进展。

  在城西村,这个综合市场建设提升“接力”了40多年。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春风吹来,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第二任书记金积贵瞄准城西村的商业潜力,推动村与县工商部门联营创办三门首个村级联办农贸市场。到第七任书记章平上任时,设施陈旧的老市场日趋落后,他提出“市场改造计划”,一座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新综合市场拔地而起。第八任书记章以家任期内,对市场进行了改造。

  章国进“接棒”后,市场升级改造马不停蹄。“市场今年要投入使用,预计每年会为村集体增收260余万元,村民们分红也能涨不少。”章国进说,大家都盼着新市场早日开张。

  城西村为什么强?随着采访不断深入,答案逐渐清晰:在城西村,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条心连到底。

  “老黄牛书记”“先锋书记”“智多星书记”“自拆书记”“拼命书记”……每一任书记都有村民赋予的专属昵称,“跟党走、口碑好、能致富、敢打拼”是他们身上共同的特质。

  第一任村支书章正合已92岁高龄。他回忆,1957年的城西村还叫“翻身村”,农民翻了身,但日子还没翻篇。当时村里只有5名党员,他最大的愿望是壮大支部力量,改变村庄面貌,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经过一任接一任的努力,昔日愿望变为现实。

  支部强起来,村子兴起来。2018年,原城西、山陈、谢家三村合并调整为新城西村,并设立村党委,目前共有党员101名。

  “谁能干谁干、谁合适谁上,一任带一任、前任帮后任”,在城西村,这条不成文的规定已传承几十年。老书记让贤,扶持新书记成长的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如今,城西村每一任书记以公心手把手培养“接棒人”的做法,也被三门县委组织部提炼为“头雁”链式培养法,在全县推广,以打造更多“城西式”村干部。

  为什么能?

  35本笔记见铁律

  治村规矩不打折

  城西村“初心馆”,参观者来了一波又一波。

  城西村为什么能?答案藏在“镇馆之宝”——35本笔记本中。

  1962年以来,城西村摊在桌面上商量的大小事情,支部定下的规矩铁律,在35本笔记本中都能找到记录。

  翻开其中一本,记者发现,反对票也会得到充分尊重。1989年的一次会议记录:当时村里谋划村办工业区,村两委会议已经讨论通过,但因村民意见始终难以统一,最后经过再次评估考量,村两委决定这个项目不上马。

  采访时,我们在城西村会议室旁听了一场民主议事会。村两委成员、村监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坐在一起,讨论今年举办邻居节老人宴的事宜。

  “安全第一,村里有400多位老人,建议根据年龄缩小范围”“要考虑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对一安排接送”……很快,大家商定了方案,并记入村务笔记本。

  像这样“遇事商量办”,在城西村已成日常。

  “有人不理解,一个小村为何一年要开100多个会?”章国进道出原委,村里凡是重要事项和超过两万元的项目,都要经过村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意见不统一的,还要多次沟通商量,“让大家服气,定下的事情和规矩才能坚持下去。”

  城西村有两项沿用了几十年的“铁律”——“22条村规民约”与“三不”财务管理制度。

  1957年,城西村制定了首条遏制不良风气的村规民约。随着时代发展,村规民约不断修订完善,如今形成了22条,涵盖婚丧嫁娶、环境卫生、文明礼仪等,执行至今不打折扣。

  村集体“不借钱、不贷款、不担保”,城西村“三不”原则看似不近人情,却管住了源头。

  “上廉政,下连心。”在第八任书记章以家看来,把村子建设好,党组织一定要强,村干部得自身硬。

  为什么富?

  以村为家勤创业

  带着村民共富裕

  “把自己的事全都抛下,把乡亲的事放在最大……以村为家,让城西通向诗和远方……”这首村歌《以村为家》,唱出了初心,唱出了城西村的美好生活。

  “村民到了‘退休’年龄,每月有生活补贴;村民每年有分红拿;村民办的大小企业有百余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71岁的村民章思伙说起村民的好日子,满满幸福感,“有这样的干部带着我们干,城西村能不富吗?”

  章国进刚上任时,就遇到难题:换届期间村集体资金暂时冻结,但村里呼声高的“断头路”项目正在进行,怎么办?

  “项目不能停!”章国进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给出了村两委商议后的方案——由村两委班子成员自筹资金垫付,不收一分利息。章国进带头掏钱,短短几日就凑齐了25万多元周转资金。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的小康楼,从设计图纸到村民拿到钥匙,历经了三任书记的接力建设。

  越来越多村民住上新房,但忙前忙后的几任书记都主动让出自己的分房指标。85岁的叶加法是第四任书记,当过17年村支书,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老房里,妻子曾埋怨:“跟你过了一辈子,都没住上新房子。”

  “接力跑”中的桩桩件件事,见证了九任书记的初心,更凝聚了人心。

  “三村合并后,我们享受到城西村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村民福利,街面房等集体资产也被盘活,生活有了新盼头。”原山陈村村民李和苗告诉记者,去年,52岁的他创业开了一家五金店,自己还加入了村里的义务“夜巡队”,想为村里发展出点力。

  从小在城西村长大的章宏奖,退休后回到村里,热心公益事业,收集整理村里的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常常乐此不疲。他说:“我们城西村不仅物质富,精神一样富。”

  完成养老服务中心等十大民生工程项目,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500万元……城西村新五年的蓝图已铺展,接续奋斗故事仍在继续。


浙江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00002 追寻城西村领跑“原动力” 2021-06-25 22657398 2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