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自然资源

宁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严守耕地红线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粮食安全是稳定国运民生的压舱石,严格耕地保护是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保障。实现耕地面积的基本稳定,加强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升,提高耕地产出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宁波作为“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地点、“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和重要功能承载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建设对土地需求量巨大,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却十分稀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55亩。

  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对耕地红线严防死守,宁波严格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大耕地保护管控监督机制,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形成更高质量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

  宁波市委、市政府始终贯彻生态文明思想,毫不动摇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保障粮食安全,守住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在原有的耕地保护工作基础上,加大耕地保护管控监督机制,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提升耕地保护现代化管理水平。

  防止耕地

  “非农化”“非粮化”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摸底调查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差别化用途管制,永久基本农田和粮田重点要用于口粮生产。同时,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前置审查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管理,及时更新永久基本农田和储备区数据库。严格落实部、省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规范设施农业用地使用,按要求完成了设施农业用地上图入库,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监管。通过开展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监督检查以及市级专项检查,违规改变土地用途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有序推进耕地占补平衡

  充分运用三调成果,结合生态退耕、滨海湿地保护等要求,开展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调查,逐地块论证土壤与开发条件,编制“十四五”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年度垦造耕地计划,谋划和安排生态整治重点工程。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生态”原则,宁波加强补充耕地选址论证,充分利用废弃园地、坑塘水面、闲置宅基地、废弃工矿地等实施垦造耕地,在确保生态优先、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视情况推进沿海自然淤积区等未利用地生态造地。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要求,按照“数量、产能、水田”对补充耕地进行管理。通过规范补充耕地指标管理、更新市级指标使用管理规则,制定全市补充耕地指标入库、使用程序。落实补充耕地项目信息公开,对入库项目地块信息进行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建设管控两手抓

  近期,宁波市完成《宁波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大纲》编制工作,明确耕地保护分级及差别化管控方式,探索提出通过构建“两带一环多点”耕地保护新格局,以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完善耕地多功能复合利用,实现“三生”和“三农”统筹发展。同时强化耕地质量建设,从自然地理格局、土壤条件、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结合国土三调成果,开展耕地资源质量分类。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治理,统筹推进“旱地改水田”等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实施耕地表土剥离再利用。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

  数字赋能

  按照“整体智治、协同高效”的要求,宁波市强力推进“智慧耕保”系统建设,依托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平台,对优质耕地、“十三五”以来的补充区块耕地“非农化”情况和设施农业用地利用情况等进行全域、全方位监管。构建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的大数据库和耕地保护监测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支撑平台,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机制,实现了耕地保护工作“以图管地”,上下联动、实时监测预警耕地保护业务全过程管理;实现对全市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的动态监管;实现耕地保护主流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

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严起来”的工作要求,宁波市探索“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机制,抓好自然资源执法,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完善自然资源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新增违法问题,提升执法效能、促进严格执法。

  强调时效性

  组建多层次卫片监测体系

  通过改进卫片执法工作,进一步提升卫片执法工作制度建设的时效性、精准性,并且探索卫片执法与耕地保护监测、森林资源监测等其他卫片图斑信息的互通共享。

  在自然资源部卫片执法模式基础上,宁波市探索推行月度卫片监测机制,综合利用卫片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自主开展本地区卫片执法工作作为部层面卫片执法工作的补充。组成以部季度卫片图斑为重点,以年度变更调查图斑为补充、市级月度卫片图斑为基础的“天巡网”,织密多层级卫片监测网络,将“年度+季度”模式进一步提升至“月度”模式。

  突出主动性

  重构执法巡查防控体系

  如何落实日常执法巡查工作制,拓宽违法线索来源渠道?宁波市构建了完善的自然资源日常执法“地巡网”。采取网格化巡查防控体系,共有三级巡查体系:一级巡查网由宁波市局行政执法队不定期抽查;二级巡查网由县级行政执法队伍按中队分片模式实施巡查并监督自然资源所巡查;三级巡查网由自然资源所落实具体巡查工作,与乡镇(街道)开展多方式联合巡查。同时,进一步强调执法巡查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对区县(市)自然资源行政执法中队、自然资源所执法巡查工作开展及成效进行专项考核,每季度对巡查发现与季度卫片相比对、通报,促使巡查人员及时履职。

  实行“增违挂钩”

  综合举措联合惩戒

  宁波积极探索实施自然资源执法“增违挂钩”综合举措联合惩戒相关办法,形成系统内部合力,将查处违法行为的“小执法”升级整合为查处违法、落实整改与相关业务直接挂钩的全链条“大执法”。通过发挥各业务环节作用形成合力,新增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查处、整改等情况与用地指标分配、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调剂、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出让、警示约谈等相关工作相挂钩,以综合举措督促推动属地政府和相关单位积极整改、消除违法状态。

  加强自然资源

  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通过出台《关于加强自然资源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的实施意见》,健全自然资源执法业务培训机制。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搭建规范执法交流平台,制定并落实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综合举措,开展执法队伍大练兵;落实行政执法案卷评审制,提升执法人员实际执行能力。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行政执法人员手中有一本特殊的执法“口袋书”,收集了以往执法工作中的查处案例、败诉败复案例、履职不到位等典型案例,生动形象的“案例集”对相关执法人员的工作起到示范和指导作用。宁波还选拔执法业务骨干组成市级业务骨干库,在案件查处、破解难题、以老带新等方面发挥积极带领作用。

  注重法律法规和

  政策的宣传

  为进一步落实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工作,形成全员普法、在日常工作中普法的良好氛围,宁波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执法人员同时也是普法宣传人员。要求执法人员做到“每一次工作就是一次普法”。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严格保护耕地的决策部署,宁波市积极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等相关专项行动,将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通过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剖析、到乡镇(街道)或行政村宣讲等多种方式,将宣传触角深入到基层广大干部和普通群众,将最新的精神传达到最基层,强化基层全社会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等意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本版图片由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浙江日报 自然资源 00010 宁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严守耕地红线 2021-06-25 浙江日报2021-06-2500009;浙江日报2021-06-2500012;浙江日报2021-06-2500008;浙江日报2021-06-2500017 2 2021年06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