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要闻

“十四五”时期,我省为海洋强省定下五大目标——

“蓝色浙江”再掀壮阔波澜

  依海而生的浙江,要围绕海洋做篇大文章。

  6月22日,省发改委联合省自然资源厅举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通气会。记者从通气会现场获悉,我省围绕海洋强省建设制定了五大目标——海洋经济实力稳居第一方阵、海洋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前列、海洋港口服务水平达到全球一流、双循环战略枢纽率先形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标杆。

  “‘十三五’以来,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在综合实力、港口力量、海洋科教、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这份《规划》在总结经验的同时,科学研判了当前海洋强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省发改委副主任吴胜丰说。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海洋经济是我省的优势。2020年,全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9200亿元,比2015年的6180亿元增长48.9%,“十三五”年均增长约8.3%。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4%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

  如何持续做强这股“蓝色力量”?《规划》明确提出,我省将构建“一环、一城、四带、多联”的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环”即以环杭州湾区域海洋科创平台载体为核心,强化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一城”即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集聚海洋经济优势资源;“四带”即联动建设甬舟温台临港产业带、生态海岸带、金衢丽省内联动带、跨省域腹地拓展带,推进海洋经济内外拓展;“多联”即推进山区与沿海高质量协同发展,推动海港、河港、陆港、空港、信息港高水平联动提升。

  “海洋经济创新能力是我省持续巩固发展优势的关键。在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海洋经济也要向高精尖迈进。”吴胜丰介绍,围绕提升海洋经济创新能力,我省将做强海洋科创平台主体,提升海洋科创平台能级,培育海洋科技型企业主体;增强海洋院所及学科研究能力,“产学研的融合发展,将有效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强化海洋科技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发展海洋经济的另一个关键词是生态。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高水平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做优做强做大海洋经济的前提下,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题中之义。

  我省将优化海洋空间资源保护利用,加快实现蓝色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项系统性工程,关键是做好陆海联动。”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顾浩表示,我省将发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战略引导和刚性管控作用,强化陆地与海洋功能布局的有效衔接,合理规划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全域空间利用和功能用途划定;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严格保护沿海自然岸线、近岸生态红线区、河口湿地、重要水源地、防护林(含红树林)等地区;创新实施省级“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建立陆海联动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提高海洋碳汇资源的固碳增汇能力;坚持集约节约导向,加快历史围填海区域处置,制订出台专项用海政策,重点保障海塘安澜千亿工程等民生、防灾、交通等重大用海项目落地。

  甬舟联动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联动宁波舟山建设海洋中心城市,两地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这是浙江首次提出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港口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舟山要打造海洋中心城市,不仅要拥有全球领先的大港,还要实现金融、人才、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能级跃升。”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明文彪表示:“过去,我们更习惯将海洋城市称为港口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用港口去衡量一座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是片面的。”

  当下,国内也掀起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浪潮。除了国家相关规划中提到的深圳、上海,大连、天津、青岛、厦门也都提出相关目标。这条赛道上聚集了众多优秀选手,宁波舟山如何脱颖而出?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宁波舟山最大的优势。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形成以绿色石化为支撑的油气全产业链和临港先进装备制造业两大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这两大集群所依托的正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和宁波强大的制造业功底。

  据悉,在现有基础上,我省将持续推进宁波舟山绿色石化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从石油炼制到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高端专业化学品的完整产业链,开展大型集装箱船舶、国际豪华邮轮等维修业务,支持舟山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船舶修造基地。

  “通过产业联动,两地的叠加效应将更强,对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也将更强。随着甬舟铁路和宁波都市区建设的有序推进,两地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吴胜丰说。

  内陆首次加入海洋经济规划

  记者注意到,此次《规划》提出了针对内陆地区参与海洋经济发展的任务,这是“十三五”规划时没有的。

  “这个提法是本次规划的一个创新和亮点,是站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来看待我省海洋区位优势的成果。”吴胜丰说,相对于内陆省份,浙江整体是一个沿海省,金华、丽水、衢州等城市相对内陆城市而言,也是沿海区域,“基于此,我们创新提出‘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概念。”

  实现这一目标,要在两方面破题——金衢丽如何更好参与到海洋经济发展中;如何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扩大至内陆省份地区?

  对于前者,我省早已做好铺垫。去年11月,我省发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行动方案》,根据方案,自2021年到2025年,我省将全面形成金华—义乌枢纽,联动衢州重要战略支点以及交通物流、贸易、创新、生态“一枢纽四通道”的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格局。不久前,《浙江省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十四五”规划》的发布,为西延绘就更明确的蓝图。

  “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能够有序推动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西向拓展,高水平构筑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量质并举的双向辐射格局,强化金义浙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吴胜丰表示,在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加持下,衢州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丽水浙西南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如何更好辐射内陆省份?据介绍,我省将实施海港拓展内陆行动,加快布局一批陆港,拓展提升至重庆、宜昌、武汉、南昌、合肥等内陆港口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开展与国内重要内陆物流节点城市,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投资合作,推动宁波舟山港成为内陆节点城市的首选出海口。

  “在实现‘全省域’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我省将充分发挥战略支点和枢纽作用,畅通‘双循环’,助力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吴胜丰说。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4 “蓝色浙江”再掀壮阔波澜 2021-06-23 22708975 2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