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做活土地文章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城乡要素畅流

农兴村的兴农路

  湖州、嘉兴两市交界处的杭嘉湖平原上,南浔区练市镇农兴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排排农家别墅在这里拔地而起,散落的自然村土地被复垦为连片的良田,一个个现代生态农业项目植入其间……

  在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幕拉开之际,农兴村正紧抓嘉湖一体化等战略机遇,通过做活土地文章、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要素畅通流动,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不出村就能享受医疗、养老等各类公共服务,精神世界也越来越富有。

  如今,运河畔的这个普通村庄,正阔步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做活土地文章,“以农兴村”照进现实

  农兴村村如其名,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初夏时节,村道两旁随处可见连片的农业大棚,早熟的黄桃已经开始泛红,各个品种的葡萄结出了一串串浅绿色的果子。

  村西侧,绿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黄桃园内,66岁的谢玉美正和同村的姐妹们一起,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给黄桃树疏果。7年多来,她每天一早就到这个家门口的园区工作,修剪果树、清理杂草、接待采摘游客……“这里原本就是我们自己的土地,流转给园区后不仅有租金拿,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收入,比种田高多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谢玉美脸上满是笑容。

  然而,早年间的农兴村完全是另一副模样。村民守着人均一亩水田、五分桑树地,收入的大头来自外出打工所得。村集体更是穷得叮当响,2011年,现任村支书黄国兴上任时,村里负债200多万元。经商出身的黄国兴一上任,就做起了土地文章,在南浔区率先推动整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经营。随着农业园区的打造,农兴村一边向上争取政策,一边向外招引工商资本,先后引进绿藤农业、秋红果园等生态农业项目。

  短短3年,农兴村不仅还清债务,还实现了盈余。与此同时,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年轻的安心外出打工、经商,或在绿藤的技术支持下种植黄桃树;年老的到园区打工,收入连年攀升。

  土地流转让农兴村扭亏为盈,近年来,乘着南浔区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农兴村真正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随着首批112户农房从散落的自然村集聚到中心村,农兴村复垦建设用地67.09亩,结余用地指标50亩。眼下,二期251户农房集聚工程也在加快推进。

  农房集聚让农兴村2.67平方公里土地迎来了彻底盘活的机遇。与乌镇相邻的练市镇是嘉湖一体化的先行区,目前,该镇正以即将通车的花乌线(练市镇花林村—乌镇)为轴,整合农兴、达井、洪福3个村,打造万亩农业大观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特色水产养殖、高效水稻种植等农业产业,引入乌镇景区的人流、商流,推动跨越式发展。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距离乌镇景区5分钟、南浔古镇15分钟车程的农兴村,已有了新的创富蓝图。“我们将发挥生态休闲农业特色,合理规划全村土地,发展采摘体验、民宿度假、农耕文化业态培育。”黄国兴介绍,目前村里已引进总投资5000多万元的四星级乡村度假酒店,下半年即将动工开建。村集体以建设用地入股,每年保底分红有60多万元。

  为了带动村民共富,黄国兴还在酝酿一个全新的计划:随着300多套乡村别墅建成,村里打算组建一个民宿公司,整合农户家里的空余房间,由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发展。

  优化公共服务,村民共享品质生活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钱袋子”的问题,也是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全面富裕。

  碧水绕村,别墅联排。农兴村占地160亩的“农心家园”新村里,一期已建成的112幢农家别墅。

  这段时间,村民杜小奎隔三岔五都会去“农心家园”二期项目现场看看,他家400多平方米的乡村别墅已经完成地基浇筑。

  这几年,农兴村的腰包越来越鼓,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65万元,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用到村民需求最强烈、基础最薄弱的公共服务保障环节。从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村庄绿化、垃圾中转站改建,到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菜场、超市等建设,村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现在,我们的日子不比城里人差。”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走进农兴村日间照料中心,吃过营养午餐,老人们有的在放映室看电视,有的在活动室喝茶聊天。只要提前一天预定,照料中心就会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与日间照料中心相邻的卫生服务站,实现了从“乡村卫生室”向“规范服务站”的转变。这个256平方米的服务站,由南浔区医疗集团统一管理,设有药房、全科门诊室、中医理疗室、无菌配制室、输液室等8个功能区,并配备3名医生、1名护士及1位健康营养师。目前,南浔正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城乡一体化改革,对14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分级分类改革,已投入2亿元资金,构建起“15分钟健康服务圈”。农兴村的卫生服务站,就是为了适应农房集聚的需求,新建提升的A类服务站。

  为病人做完针灸,卫生服务站站长郁应富拿起血压计、血糖仪,开始了上门服务。84岁的钱杏泉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且行动不便,是重点管理人群,郁应富每月都会上门测量血糖和血压。“指标都稳定的,下次来,我要送你一个好东西。”做完检查,郁应富还给老人带来一个好消息,南浔区正在开展两慢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改革,实施“5G”社区智慧健康管理,今年要为7000名像钱杏泉一样的重点管理人群免费送上智能穿戴监测设备,指标一旦出现波动,病人亲属和签约家庭医生都能即时收到信息。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断得到统筹共享,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一天天缩小。今年4月,南浔还将政务服务2.0平台延伸至行政村,农兴村村民足不出村,就可办理医保、社保、公积金等高频事项,114项服务事项还可由村干部代办。

  追求精神富有,浓浓乡情滋养美好家园

  每当夜幕降临,农兴村文化广场上的音乐总会如约响起,阿姨们结伴而来跳起广场舞,跳出的是新农村健康、时尚、幸福的新节拍。而一到周六,文化广场上的大屏就成了电影放映屏,村民从家里搬出小板凳,一边拉着家常一边享受视觉大餐。

  “口袋”鼓了,更要富“脑袋”。近年来,让家风家训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下一代,成了新时代南浔人对“美好生活”的全新注解。

  在村民杨海泉家门口,“尊老爱幼,诚信为人”的家训特别显眼。一直以来,这8个字牢牢刻在全家人心中。作为退休医生,杨海泉常常给村里老人普及健康生活小知识;儿子杨勇在去年疫情发生之初就报名做了志愿者,帮忙运输防疫物资;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的儿媳朱莉红,会定期免费上门为村里的老人理发……

  这是南浔持续4年推进“最美家风”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走在农兴村,你能看到家家户户门口都晒有家训,它们将家庭的温情和恪守的价值观传递给身边的人,营造和谐温暖的村庄环境。

  离开杨海泉家时,记者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农兴村的乡村别墅,每两户人家共享一方小小的庭院。院内花卉盆景错落有致,花花草草打理得井井有条,庭院中间配有大理石桌椅。“两户人家一起打理庭院,大家都会自觉遵守‘门前三包’,保持庭院及周边环境卫生,还能经常坐在庭院中聚餐喝茶聊天,大大增进邻里感情。”杨海泉笑着说。

  共享庭院如同“黏合剂”,邻里间互帮互助的乡情更浓,彼此间心更齐了、气更顺了。

  日前,练市镇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一级的志愿者联合会,各村党员志愿者纷纷加入其中;镇里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工作,村民们积极响应,自觉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旧习,形成文明办酒、节俭过节的新风尚。

  这段时间,村里还在谋划一件“大事”:随着土地流转和全域整治,以前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标配”的小菜园没有了。他们打算在“农心家园”西侧开辟一块空地,建立一个“共享菜园”给村民种菜,成熟后除了自家吃,多余的可拿来交换共享。“小小的‘共享菜园’不仅是乡愁的延续,更能引导大家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共建共享才能成就美好生活。”黄国兴说。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农兴村的兴农路 2021-06-21 22629114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