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要闻

绍兴柯桥为“领跑竞跑”蓄势赋能

筑巢引凤聚人才

  人才,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资源”。

  建设现代纺织鉴湖实验室、推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打造人才创新聚集区……当前,以人才强区、创新强区为首位战略,绍兴柯桥在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政策扶持、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上全线发力,全面构建起有利于高新人才等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让一个个人、一家家企业的梦想汇集于此,并不断融合蝶变,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多“柯桥力量”。

  据统计,目前柯桥全区人才总量达25.12万人,其中累计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10人,高层次人才数量居绍兴市第一、全省前列。柯桥如何打好这套人才“引育留用管”组合拳,让他们激发出更大的创新活力?记者实地走访一探究竟。

  搭建人才汇聚新高地

  作为绍兴市人才引育的“排头兵”,柯桥正积极抢抓全球人才流动窗口期和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机遇期,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人才地图”。

  不久前,柯桥区政府与浙江理工大学签订共建现代纺织鉴湖实验室的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双方将整合省内资源,打造集纤维材料与制备技术、纺织成型与绿色创制、纺织装备与智能制造三大研究所,以及集检测中心、产业加速器、孵化园区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能级科研平台。

  柯桥起家于“一块布”,如今却并不满足于只做好“布文章”。鉴湖实验室,是柯桥迈出的重要一步。

  柯桥区委书记赵如浪向我们描述了关于实验室的系列构想——这是一个技术共享共用的权威平台,将通过联合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机构,以及省内外纺织产业链龙头企业,并集聚中国工程院陈文兴院士和高从堦院士、中国科学院俞书宏院士、日本工程院倪庆清院士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梅顺齐院士等5支院士团队,面向世界纺织科技前沿,吸引国内外顶尖纺织科研人才团队,共同突破、攻关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不断推进纺织及相关领域前沿科学成果的转化与落地。

  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签约则意味着,鉴湖实验室建设从此进入了实质性运作的新阶段。

  柯桥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还告诉我们:“目前,鉴湖实验室正争创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

  不仅如此,柯桥依托“以政府平台为牵引、以企业等市场化平台为主体、以院校合作平台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式人才平台体系,为人才厚培提供最合适的土壤。

  柯桥区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郭彦婕说:“纵观全区,以人才创业园为核心,向外辐射建设的柯北科技园、人才创新港和柯西园,基本形成了以‘一核多园’为主的政府平台体系,并已建成投用多家由政府主导的人才创业园区,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入驻孵化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达200余家。”

  仅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年就连续开建“健康岛”“数智港”两大新兴产业平台。其中,“健康岛”计划总投资50亿元,定位为未来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而“数智港”将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造百亿级现代化产业集群,目前11个智能制造、高端装备项目主体正在建设中。

  随着政府园区逐渐处于饱和状态,柯桥又率先试点推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把闲置低效的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打造成为专业化的新兴产业加速器集群,并配套出台《柯桥区民营人才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引导民营园区聚焦1至2个新兴产业,强化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配套,助力人才、企业加速成长。

  今年1月,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东盛慧谷”一期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共有3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11位高层次人才落户,产业涵盖新材料、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和医疗服务。

  东盛慧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负责人表示:“我们以‘实业+平台+投资’的运营模式,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搭建产业化服务平台,构建了包括研发服务、投资孵化、市场推广等的综合企业服务体系。”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从废旧印染厂房变身现代化产业园区,在柯桥并不是个例。如今这样的民营人才创业园,在柯桥已有10家,总面积达16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70亿元。其中,正式启用的4个园区已累计引进人才和科技项目70余个,类型涵盖数字经济、高端智造、生命健康等多个新兴产业。

  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如今,柯桥全区各个科创平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已形成多点支撑的协同创新格局,成为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一方沃土。

  涵养人才培养“蓄水池”

  沿着白色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眼前陈列着来自意大利企业的上千款进口高档面料以及设计师的创新作品,宛如置身于一个时尚秀场。这家位于柯桥轻纺城的“米兰馆”,和落地米兰的“柯桥馆”互通共赢,吸引了更多设计师、时尚人士、品牌企业来到柯桥。

  “培育、引进创意设计人才,是助推纺织产业这一柯桥传统产业时尚化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中国轻纺城创意产业服务中心主任徐舒表示,一位优秀设计师能帮助柯桥企业进行面料开发和库存面料的二次开发,带动柯桥面料提质升级。去年,柯桥创意设计服务产值已超过3亿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设计带动下游服务对象的销售,两者转化比约为1∶110,这就是设计的价值。

  如今,活跃在柯桥的设计师已超过3000人。难以想象的是,10年前,这个数字几乎为0。从0到3000,背后离不开柯桥10年来对创意设计产业培育的坚持和巨大投入。

  设计师夏天和妻子,2011年分别从无锡和兰州来到柯桥,在创意大厦创办了百思服装设计工作室。创业初期,他从园区免费租到了100多平方米的场地,并得到了政府5万元的启动经费支持。“我属于零成本创业,没有花一分钱。”夏天说自己就像是创意园的孩子,在这里,他将脑中的创意转换成经济效益,从2个人发展到了70余人,并帮助一块名为“春亚纺”的传统涤纶面料成为“爆款”,4年卖出了几千万米。

  “除了孵化、培育本土设计企业,这两年,我们还着眼于未来,以期提高全球纺织产业的柯桥话语。”徐舒说,2020年,柯桥首推创意设计人才“经纬计划”,面向全球引进纺织产业链上的高端创意设计人才。

  中国美院教授吴海燕,是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也是首批“经纬计划”引入人才。“柯桥良好的纺织产业基础是时尚发展的沃土。”吴海燕说,落户于柯桥的国际时尚研究院将成为柯桥专业设计趋势的引领者、柯桥与国际设计交流的牵线者等,为柯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柯桥布”的进化,离不开设计师的赋能,更离不开全区纺织印染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距离“米兰馆”不远处的一幢大楼内,数智科技已在这里扎根,并致力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通整个纺织产业链。

  一家做技术的公司,2020年却选择把母公司从北京搬到柯桥。为什么?数智科技产品副总裁曹贝告诉记者:“2018年开始,团队花了近1年的时间走访调研了全国各地100多家纺织企业,发现柯桥的纺织产业链是最完整的,同时柯桥为我们提供了人才补助、场地优惠、人才公寓,还能帮助公司继续引进高端人才,最终决定落户柯桥。”

  如今,数智科技与柯桥多家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进行点对点“体检”,把开发的“智慧印染”“高级智能排产”和“染色专家”等产品切实运用到生产中,大幅度提高了印染合格率、减小染色误差,真正实现降低能耗、提升能效,让企业看到了切切实实的经济价值。

  全省首批产业工程师平台试点——柯桥印染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则通过政府搭台引导,338名涵盖染整技术、机械装备、材料化工等领域的工程师上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组建团队合力攻关共性关键技术。

  “技术人才+设计人才”的强强联手,为“染都”柯桥提质升级提供了无限机遇和想象空间。徐舒对未来充满信心:“纺织印染是传统产业,但并不是‘夕阳产业’,当前正在向科技、时尚、绿色提升,不断焕发新生。”

  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

  “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一直以来,柯桥就用管家式服务理念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让人才办事无忧、发展无忧、生活无忧。

  在中国轻纺城创意园东区,全省首个外国高端人才创新聚集区坐落于此。漫步其中,花园式办公区、公寓休息区及国际化休闲娱乐区等功能区块一应俱全,在此基础上,还配备了健身房、外文书吧、超市、西餐厅等休闲场所,整体建筑风格也颇具国际风情。园区内的一站式服务大厅,针对外国人才提供了一对一翻译、人才政策咨询、来华工作证许可证代办、出入境管理咨询、人才落户评审等各类服务,让身处异国他乡的院士专家,深切感受到了如家的温情。

  不仅如此,这个充满异乡风情的“国际社区”还增设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大家可以在这里进行原创思想发布和交流碰撞,既提供国际化知识产权服务,又保障科学家原创知识价值,以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感染来自五湖四海的院士专家。

  外国高端人才创新聚集区的打造,是柯桥人才服务的一个缩影,更彰显了柯桥引才、留才、用才的决心。

  瓜渚湖畔,原龙禧中心项目“浴火重生”成为绍兴柯桥宝龙天地项目,再度成为柯桥全区的焦点,眼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不久后,这里将成为集星级酒店、活力商业、高端公寓等新经济、新业态于一体的城市地标中心和商务中心,进一步提升柯桥城市的能级品质,繁荣发展柯桥商务旅游、夜间消费、时尚会展等城市新经济。

  柯桥还同步引入了旅游、教育等企业集团,为全区发展注入新业态。近期,由携程战略投资的旅悦集团正式将绍兴总部落定柯桥。作为一家综合性旅游产业集团,旅悦集团绍兴总部的落成,带动了大批年轻人来到这里,同时也为当地年轻人广泛提供了就业机会。而在去年9月,高顿教育互联网科研及运营中心项目也与柯桥签约,计划在建成投运后的3年内,集聚约3000名高层次互联网人才,并力争在5年内引入一所QS排名前100的海外大学落户柯桥。

  赵如浪对这样的招商引智感到欣喜,“大量年轻人来到柯桥,那么这座城市就‘活’起来了。”在他看来,人才竞争本质上也是城市环境的竞争,而这两者之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我们出台人才服务‘无忧计划’,满足人才关心的教育、医疗、生活等需求,进一步优化全区城市环境,都是为了提高对人才的向心力。”赵如浪希望,柯桥全方位人才服务生态体系的打造,能为海内外人才提供更便捷、智能化的城市环境,让大家追梦的征途更具诗情画意。


浙江日报 要闻 00005 筑巢引凤聚人才 2021-06-21 浙江日报2021-06-2100004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