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深读

畅通民意的“最后一公里”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撤镇改街后,基层民主如何进一步推进?面对这一新课题,浙江各地一直在不断探索,搭建起政府和百姓间的“民意桥梁”,为发挥人大街道工委在加强基层民主和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不断提供启示。

  有了法治保障后,街道人大工作的开展变得“底气十足”。民生实事落实、预算监督、矛盾调解,到处都有人大街道工委和议事组织成员们的身影。采访中我们发现,各地议事组织成员大多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心公益事业、敢于为民代言,有的地区吸纳外来人员参与基层治理和民主监督,有些地区明确规定,议事组织成员必须有一半以上来自基层一线,确保实现街道居民议事组织连民心、接地气。

  议事组织的活力来自于议事组织成员的参与热情。“代表之家”里公开摆放的议事会成员履职档案,手机端随时跟进的意见建议反馈系统,每月一督的民生项目监督机制……街道居民议事制度不断提质完善,议事组织成员的履职热情被有效带动,基层民主的道路也越走越宽。

  同步提升的还有普通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有的居民在路边看到议事会成员,便会主动和他们聊起街道内哪些设施可以改进。这份信任的构建,正是源于街道议事组织“说了有人听、听了有人管”的良好运行成效。

  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浙江大地上,基层民主建设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3 畅通民意的“最后一公里” 2021-06-21 22699550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