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践行法治思维的重大意义

  学深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在把握其科学思维,即按照总书记所指引的观点、方法和立场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新思想蕴含的真理力量转变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实践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法治思维问题,将坚持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作为提高全党执政本领和提升党员干部法治素养的重要内容来加以要求,强调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努力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法治思维为我们解决“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启迪。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风险和挑战,其中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老问题”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那些我们将长期面对并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新思路加以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我们解决发展、改革、稳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关于发展,他强调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关于改革,他强调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关于法治,他强调,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关于稳定,他强调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法治思维为我们践行“新主题”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结合新时代新阶段的形势特点,创造性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新主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为我们揭示了一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总目标总抓手,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加快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协同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升。

  法治思维为我们实现“新作为”提供了新的能力支撑。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实现新作为要有新的能力支撑和知识储备。我们党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广大党员干部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努力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其中的“关键少数”,更加要发挥表率作用,努力做尊法的模范,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做学法的模范,带头了解法律、掌握法律;做守法的模范,带头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做用法的模范,带头厉行法治、依法办事。

  【作者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主任】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践行法治思维的重大意义 2021-06-21 22691408 2 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