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乐活人居

文章导航

从“民呼”到“我为”,从“有居”到“优居”

杭州住房保障谱新篇

  从“民呼”到“我为”,从“有居”到“优居”

  杭州住房保障谱新篇

  方 萱

  杭州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为促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有居”到“优居”,杭州住房保障部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多种住房保障新形式不断适配更多层次的保障需求,不断拓展保障人群范围,逐步构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住房保障体系,谱写了新时代住房保障的崭新篇章。

居者有其屋——推进住房保障 圆百姓“安居梦”

  刚买了新房的俞秋妹一家,正计划着搬离租住的九和人家公租房小区。住久了,俞秋妹说“有感情了”,想到离开多少有点不舍。

  九和人家是俞秋妹在杭州的“第一个家”。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留在杭州,作为“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公租房保障类型,公租房帮助她解决了过渡期居住的难题。

  在这里,她和丈夫结了婚,生了宝宝。俞秋妹表示,刚毕业时没有多少钱,杭州的公租房租金便宜,让他们一家减轻了不少压力。“现在,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把公租房名额留给我们的下一届学弟学妹和其他需要公租房的人。”

  将保障性租赁住房逐步从城镇户籍家庭拓展至新市民、青年人及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能够有效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实现城市人群安居乐业。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杭州先后推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人才公寓等不同类型的保障房形式,同时结合拆迁安置和危旧房改造,解决多层次住房需求。2010年起,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创业人员、新就业大学生的阶段性、过渡性住房困难,杭州市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突破户籍限制,将新就业大学生和流动就业人口纳入到公租房保障,让新杭州人共享发展成果,相继推出了环卫工人、公交司机专项公租房,青年教师、青年医生专项公租房。

  为加快房源筹集速度,进一步确立了商品住宅配建公租房制度,截至2021年5月,杭州已落实配建地块378宗,可建房源4.78万套。杭州市公租房保有量已达7.3万套。

  2013年,全省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田园公租房小区交付入住,标志着杭州正式步入“公租房时代”。

  今年46岁的袁峰,是杭州公交335路驾驶员,也是公交环卫专项公租房的保障对象,住在田园公租房小区。

  2020年7月的一天,正在驾驶公交车的袁峰突发胸痛,在失去意识前,仍安全地按照操作规范把公交车稳稳停靠在路边,保障了一车人的生命安全。他的事迹被各大媒体报道,感动了整个杭州。袁峰被授予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袁峰说田园的家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们一家三口现在居住的面积是63平方米多,虽然不是很大,但很温馨。”

  如今,袁峰继续早出晚归,在杭州公交战线为这个城市默默奉献。

  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底,杭州市本级公租房实物配租累计保障住房困难家庭5.6万户,其中新就业大学生9000余户,公交司机、环卫工人专项保障1000余户。当越来越多的新杭州人来到这个城市,公租房保障了他们的居住,他们也服务和温暖了杭州。

居者优其屋——完善配套服务 提升人居环境

  从“有居”到“优居”,杭州主动将公租房保障从“房”的保障拓展到“人”的服务,通过不断探索和改革创新,推动服务优化持续升级,从资格申请、分配入住到租金缴交、配套服务等,推出各项举措。

  针对职住不平衡和老年人就近照顾、就医等需要,推出房源互换、房源调整等政策;针对年轻人的创业需求,联合团市委启动住创1215工程,在蒋村西溪人家小区推出“楼上安居、楼下创业”全方位服务,成为杭州首个“公共租赁住房服务创业青年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信息化、智能化服务,为公租房配备智能门禁系统,在家中即可呼叫社区和物业服务;开发杭州公租房APP,实现住户需求与后台服务的“一键连接”;深化“最多跑一次”服务,公租房承租资格确认、公租房货币补贴资格确认、公租房租金收缴等均已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及“一证通办”;创新推出公租房“公证云选房”,彻底结束了千人现场选房时代,实现手机“掌上选房”与后台“云服务”;打造住房保障数字驾驶舱,实现动态分析与预警预测相结合,开启了住房保障“数智服务”新时代。

  位于半山的田园公租房小区,总用地面积约13.58万平方米,分为春晓苑、夏意苑、秋韵苑3个区块,总户数4693户,超万余人在此安居。抗美援朝老兵斯黔,就居住在此。87岁高龄的他,在公租房摇号、选房时享受到“优先保障”。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残疾、70周岁以上老人、见义勇为、烈士遗属等特殊人群享有公租房摇号、选房等环节的优先权。“这套公租房的环境相当好,房屋间距很大,公园相当漂亮,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我非常满意。”

  在田园公租房小区,斯老先生的晚年生活很安逸:每天在家看看新闻,茶余饭后和老伴闲聊,或下楼在小区里散散步……

  蒋村西溪人家是杭州6个自建公租房小区之一。2015年,公租房住户高昊为了上班更方便,通过房源互换,换到了这里。在杭城扎根后,高昊将一家人的户籍迁过来,成了新杭州人。

  公租房可以办理落户,也能享受子女就近入学等基础性保障。今年41岁的安徽人阮锦富,和妻子、2个双胞胎儿子一起住在肖苑。“我们在这里住了3年,刚刚续签了3年。住在公租房,孩子能就近读书,让我们很放心,觉得杭州这座城市很美好。”

  让居者有其屋、得其乐,杭州公租房通过一系列暖心、智慧服务惠及城市住房难人群,成为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

居者乐其屋

——打造社区文化

谱写美好生活

  “既要住下来,也要住得好”。营造文明、和谐的公租房社区文化氛围,暖人心、聚人情,一直是杭州住保人的不懈追求。通过与属地社区等部门建立共建共管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公租房社区文化建设向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志愿服务、文化服务等领域不断延伸,成为一朵璀璨的文明之花,融入保障家庭的日常生活。

  在遍布杭城东西南北的40多个公租房小区里,每逢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公租房小区里就热闹非凡,包青团、包粽子、文娱演出、义诊服务、为老年人理发、为小孩子们组织益智趣味游戏……依托住保部门和共建共管单位共同打造的社区文化平台,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活动,田园公租房的“便民服务广场”“书香文化节”,九和人家公租房的老年活动中心,蒋村西溪人家的创业孵化活动等,已经成为公租房社区文化建设的“金名片”。

  住保部门也将党员活动和党员服务放在了公租房小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不定期开展入住志愿引导、政策咨询、清洁绿化、垃圾分类宣传、困难家庭上门慰问等,进一步浓厚了与公租房住户的感情。

  2020年,杭州试行公租房网格化管理,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实施精细管理与服务,网格员不仅要做好公租房住户各类信息的更新、采集、核查与上报,同时通过“分户到人”,让住户有事就能方便地联系到自己的网格员,有效延伸了与公租房住户的日常连结。

  杭州对公租房住户的温暖与关怀,也让公租房住户们主动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将爱传递,延续温暖。老杭州人吴金火是一名共产党员,2013年入住田园春晓苑。“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住房难、低收入的家庭解决了问题,我是享受政策红利的一个住户,很感谢政府建的公租房。”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他说自己也应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吴金火组建了“春风化雨”聊天室,帮助解决公租房里的住户们日常生活需要。2020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之时,他主动请缨,在防疫工作一线认真履职尽责,与其他志愿者共同守护好小区大门,保护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城市志愿者陈小红在2014年12月申请到了公租房,现和女儿一起居住在牛田九和人家:“我申请到公租房那天很激动,打电话告知了朋友一圈,我女儿也很开心。”退休在家的她,现在重新发挥余热,一边作为杭州地铁志愿者,一边帮助社区管理活动中心,她经常和其他志愿者一道为年长者提供帮助。

  公租房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影响和感召着越来越多的住户参与到社区服务和互帮互助中,成为幸福杭州、宜居天堂建设的一分子。

  立足新起点,面向新征程。杭州住房保障已逐步构建起包括公租房、人才专项租赁房、蓝领公寓、公租房货币补贴、高层次人才购房(租赁)补贴、大学生租房补贴为主的多层次、广覆盖杭州特色住房保障体系,同时启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发展。围绕杭州“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城市空间格局,杭州住房保障将进一步加快市域统筹、总体谋划,进一步丰富住房保障形式,扩大保障覆盖面,让更多群众圆安居梦、筑幸福家,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本版图片由杭州住房保障部门提供)


浙江日报 乐活人居 00016 杭州住房保障谱新篇 2021-06-18 浙江日报2021-06-1800006;浙江日报2021-06-1800007;浙江日报2021-06-1800010;浙江日报2021-06-1800017;浙江日报2021-06-1800012;浙江日报2021-06-1800024 2 2021年06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