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专版

“红邻智囊团”助推老旧小区改造

王亚方 叶诗蕾

  “他们前后来我家跑了五六趟,耐心解释改造细节。明白了改造带来的益处,我肯定也是支持的。”近日,长兴县龙山街道体育场社区的居民马师傅在生态停车场改造方案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得益于“红邻智囊团”的现场协调和上门沟通,龙山街道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金陵北路一带是龙山街道首个被列入老旧小区改造的项目,面对无物业管理和房屋产权情况复杂等难题,去年年底,在龙山街道党工委、纪工委的合力号召下,当地党员、乡贤及热心群众成立了“红邻智囊团”,目前已有10位成员加入。

  据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启动之初,有部分居民存在不理解和质疑,为了切实听取民意,体现“为民而改”,“红邻智囊团”迅速展开联动,挨家挨户上门解释政策、协调沟通,逐渐赢得了居民们的理解和赞同。

  截至今年4月底,围绕旧改项目中涉及的生态停车场改造、屋顶防水改造、防盗窗拆除、违建拆除、围墙打通、店面门头更新等大小事宜,“红邻智囊团”已组织意见征询11次,通过电话、入户与居民建立联系160人次,收集反馈居民意见60余条,成功引导业主34户,助推旧改顺利推进。

  “不强求也不放弃,我觉得在与群众的交流中,耐心与热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红邻智囊团”团长洪小英介绍,针对居民意见和建议,“红邻智囊团”及时制定“日计划”“周清单”,每日进场督工,协助施工单位进行停车秩序等安全引导工作,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协调处理旧改项目推进问题近50起,并积极参与后续跟踪反馈,确保问题矛盾闭环解决。

  夯实群众基础的同时,龙山街道纪工委也迅速作出“吹哨响应”,积极探索以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建设为契机的“三个联动”,擦亮老旧小区改造监督“探头”。统筹人员联动,组建由监察工作联络员、社区监察信息员和有相关经验的热心居民等组成工程监督小组加入“红邻智囊团”,全过程发挥贴身监督作用。加强工作联动,严格按照旧改要求,全面梳理改造中的问题和建议,定期开展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群众关切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完善机制联动,在街道、社区与乡贤人士的三重力量参与下,多次进行协调沟通,形成“日上岗、周上门、月总结”的比照机制,以自评、群众满意度测评、街道考评来完善反馈评价机制,加强团队素质,提升治理能力。

  此外,“红邻智囊团”通过摸底调研将旧改区域划分成了4个网格,根据各个网格的特点实施个性改造和多元管理,确保老旧小区改造高效、顺利推进。

  “红邻智囊团”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凝聚人心的作用,已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的一抹亮色。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4 “红邻智囊团”助推老旧小区改造 2021-06-14 浙江日报2021-06-1400008 2 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