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f0009版:2021高校报考指南2

做一个温肯人,和大学一起长大

  做一个温肯人,和大学一起长大

  我叫潘霄芸,2016年通过高考进入温州肯恩大学,就读英语(国际教学方向)专业。

  我于2016年8月来到温肯。那时候温肯只有几栋建筑,一条路就连接了所有生活工作的区域,在校生只有2000人,彼时的我感叹了句:这还没我高中人多。看着自己的高考成绩平平庸庸,若有任何一个人和我说你未来可以去闻名遐迩的大学读研究生,我只会认为那是夸张的安慰。但在我大学本科最后一年时,申请,考取语言成绩,上课,撰写毕业论文,获得录取,一切都很自然地发生了。再看我的学校,新的建筑拔地而起,新的专业和课程已经翻了好几番……一切都在一点点成长——我觉得在温肯很荣幸的一件事就是,我在和自己的大学一起长大。

  “你在简历里可以写,

  我是成立这个项目的人”

  2016年,学校已经有了她的第一届毕业生。但是她依然新得发亮,很多事情还没有被确定,很多事情甚至还没有开始做。这就给了我很多发挥空间,给自己的简历里写了很多听上去特别厉害的成就。比如我是温州肯恩大学学生会人力资源部的创立者之一,我是温肯第一份学生学术期刊ECHOENG的创立者之一诸如此类。听来很是不得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多么大。创立了学生会的人力资源部,主要工作是在学生会写了2年的绩效考评章程。但是这就是温肯呀,很多东西还在发展,每一个温肯的学生都可以丢一块自己的砖头到她的地基里。

  其实更让我得意的是温肯很多学生活动,我是第一波接触到的人。温肯的期末常常是“期末月”,考试演示论文在最后一个月里铺天盖地的袭来,大二那年学生会的伙伴们就寻思是不是在这全民高压为了学习的时候逆向思维,解解压。于是自习室门口多了一个免费零食点,公共休息处多了几个小黑板给大家写写画画释放情绪,还请来了大学城的小姐姐提供“马杀鸡”预约——这些你现在到温肯的期末月看依然还有,而我则可以笑着拆一块饼干说:嘿,我可是第一个享受到的人。

  就是这样,温肯的人文气息和学生氛围,不知不觉有了自己的样子。温肯和我们相互影响,一起长大,学校里到处都有我的印记,我们温肯学生的印记。

  “我了解我的大学”

  毕业的时候我有自信说,我比学校里90%的学生了解我的大学。你觉得你大学毕业的时候能这么说吗?客观来说,学校很新,很多东西是学生们一起建的,学生当然知道的多了。但事实上最重要的因素是,温肯能让学生走得很深入。

  在温肯,常常会有全校范围征集名额的校长晚宴活动,大家被邀请去和学校的领导吃饭交流,讲讲平时没地方说的建议和吐槽。要是有什么政策出来大家很疑惑,学校也会考虑让同学们来一个座谈会,互相了解想法,有问必答。我的大学并不完美,但大多数时候心情复杂地经历一件事以后,都有地方去了解缘由。

  在学校还可以做勤工助学,几乎所有部门都有岗位,比如招生办、学生事务、校办、基金会等。有的同学在校办,还能一起迎接大牛访客,一边诚惶诚恐地全英文带着嘉宾校园游览,一边发朋友圈炫耀今天自己出息了;有的同学在学生事务,做毕业典礼的志愿者,提前几年感叹“啊呀等我毕业了也在台上发光啧啧啧” ……总之,对于温肯的学生来说,学校是本敞开的书,还是立体书,打开来就能钻进去,了解她。

  “学习是自己的事!”

  在温肯,学习是件自主性很强的事情。每个学期会有5~6节课,每节课每周课堂时间大多数是2小时30分钟,总和非常少。然而要想获得很高的GPA并争取奖学金的话,非常苛求课外的自主学习时间。经常要花很多时间准备一门课的一个作业,形式还非常的特殊。

  我觉得自己最幸运最有趣的课堂经历,是一节心理课,那时我们每个周末都去温州大学的实验室上课,有次更是借到了他们的VR(虚拟现实)实验室。温肯是小班化,每个人都过了一大把VR的瘾,用VR设备替代真实感官,并带来不同场景,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当然上完课,也不知谁登陆了一个塞满VR游戏的steam账号,于是每个房间都传来了痴笑声。2021年,温肯自己的心理学VR实验室也将上线;各个专业的多种其他实验室也陆续开放。

  可能是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让大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可能是温肯让大家看到了更多可能性,超过半数的温肯学子毕业后会申请国外大学继续读研。申请研究生的时候我全程自己完成申请,没有依托任何留学中介。能做到这样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美式课程让我的学习可以无缝连接;二是英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进入它就进入了自己的学术殿堂;三是要感谢校友,温肯的学长学姐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经历,所有的分享和努力都是自发的,因为这是在温肯取得学业成功的原则。


浙江日报 2021高校报考指南2 f0009 做一个温肯人,和大学一起长大 2021-06-10 浙江日报2021-06-1000004;浙江日报2021-06-1000006 2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