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世间有爱 聆听无“碍”

——写在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开办20周年之际

  他们能看到夕阳落下,但是听不到倦鸟归巢的婉转啁啾;他们能闻到饭菜香气,但是听不到厨房里的叮当作响;他们能感到风的触碰,但是听不到风的窸窣碎语……

  听力和语言的障碍,像一道无形的门槛挡住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路。全国8000多万听障者的教育、就业、生存,都亟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

  20年前,浙江中医药大学首开中国听力学教育先河,开设《听力学》(目录外)专业,以“产教研融合,校院企协同,培养听力与言语康复行业精英”为办学特色,培养听力学人才,创设听力学岗位,填补了听力学高等教育的空白,同时点燃了听力行业新兴的火种。

  学校深知,作为展示“重要窗口”的重要领域,教育事业不仅要有所作为,更要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有更大的作为,特别是要发挥高等教育在“重要窗口”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时代,新机遇,新使命。浙江中医药大学将继续秉持崇高理想,同心同德、励精图治、追赶跨越、攻坚克难,拓展办学及办医资源,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高等教育领域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镌刻时代发展印记

  中国听力学专业教育的引领者

  目前,我国有8000多万听障人士,且每年新增约4万新生聋儿,加之正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口达1.5亿。按世界卫生组织的配备标准,我国面临4万名听力师、26万名言语康复师的巨大缺口。

  “面对如此庞大的听力障碍人群,国内能够提供专业听力学服务的人才却极度匮乏,我们的听力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听力学教育的新模式也亟待开发。”专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200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惠耳听力科技”开疆拓土,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在全国率先创办《听力学》(目录外)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当代言语语言听觉康复事业发展需要,能为相关人群提供专业预防、评估、诊断、治疗与康复咨询服务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岁月不居,风雨廿载。经过二十年的创新探索与跨越发展,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已然成为中国听力学专业教育的引领者。

  “我们建立起本科教育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体系、岗位胜任力指标、实验示范中心、实践基地建设标准等一系列规范化办学指南,并且办学思想辐射全国,先后孵化了19所大学办起了听力学专业。”专业有关负责人表示。

  毕业即就业,更有不少在校生未毕业就已被企业“预订”。截至目前,该专业共培养毕业生1500余人,在全国TOP10医院及30个省市三甲医院、近10家知名听力外企、创立50多家听力诊疗中心,他们奔赴全国各地,全身心投入,燃情付出,造福更多听障人士。

  “我在浙大医学部附属第二医院从业9年,看到众多听障人士重获欢声笑语,这是我们的动力所在,也是信心所在。”学校听力毕业生夏静宇道出听力师们共同的心声。

  奏响产教融合之曲

  专业和企业共成长的双赢者

  携手产学研,实现校企“零距离”。自诞生之初,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就拥有产教融合办学的先天基因,听力教育和产业紧密相连的办学模式呼之欲出。

  立足国内实际,通过校、院、企联合,率先研制出《中国听力学本科教育标准》、制定职业胜任力标准、共同发布听力诊疗指南、研制《听力康复技术要求》等多个听力行业技术标准,形成标准化的听力学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双创教育体系,树立了听力办学标杆。

  据介绍,专业以临床听力师职业能力为导向,通过供需对接、联合开发“听力师基准性胜任力要素”“鉴别性胜任力要素”听力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绘制符合我国实际的听力师岗位技能图谱和胜任力模型。在听力专业的影响和积极推动下,我国成功增设“听力师”专业技术新职种,“听力师”技术职称已上报人社部征求意见。

  在听力专业毕业生李玉琳看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听力师这个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已经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产教的深度融合,让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完美结合,所以我一毕业就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成为听力师,迅速适应并介入临床工作。”

  自校企联合办学以来,企业成为了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年产值全国同行第一名,荣获杭州市残疾事业重大贡献奖,产业反哺教学,捐赠教学资金1500万元,共建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形成一整套校企协同互惠长效机制,保障双赢,专业和企业共成长。

  勇担服务社会使命

  听力与言语障碍助残的传播者

  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中国的蓝图,汇聚着亿万人民的期待。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更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在企业创业基金的支持下,听力学专业因势而动,以惠耳听力学院、创业俱乐部为载体,构建听力创新创业教育(E)、听力创新创业实训实践(P)、听力创业孵化(I)、听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S),形成真实环境的任务驱动的听力双创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校企协作,引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50余项,位列全国中医院校首位。师生自主创业,联合企业共同创建了15家国际听力中心和800+听力诊所,累计服务用户65万余人,搭建了覆盖全国的听力康复服务平台,创设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破解被动就业难题。

  2018年9月,由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发起、浙江中医药大学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杭州仁爱耳聋康复研究院挂牌成立。

  “研究院将紧紧围绕临床听力学、人工智能辅听装置和听力言语康复三大块内容做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听障人士的康复过程中去。”既是听力专业优秀毕业生,亦是仁爱耳聋康复研究院副院长史文迪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举办了英国卡迪夫、南安普顿大学等暑期学生夏令营,率先招收“一带一路”听力学国际研究生,项目成果多次参加国际交流,为尼泊尔、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输出听力康复服务的中国方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风雨兼程二十载,而今迈步从头越。重燃生活动力,“聆听”幸福未来——这是听障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浙江中医药大学为国育才不懈的追求和义无反顾的使命与担当。

  (本版图片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世间有爱 聆听无“碍” 2021-06-10 浙江日报2021-06-1000007;浙江日报2021-06-1000005;浙江日报2021-06-1000010 2 2021年06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