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文艺名家盛赞浙产剧《大浪淘沙》

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正剧

  本报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沈听雨 刘晨茵) 浙产电视剧《大浪淘沙》于近日好评收官。6月6日,该剧在北京召开研讨会,主创团队代表回顾了电视剧的创作经历,并与各方专家学者进行经验总结,共同探讨党史题材剧的艺术化表达和创新性呈现。

  《大浪淘沙》由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等指导,嘉兴市委市政府、杭州市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等出品。电视剧以人写史,讲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到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这2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这是一部完整展现共产党人群像的党史正剧。导演嘉娜·沙哈提用“13+2+1+N”来概括剧中的主要人物,“13”代表13位一大代表,“2”代表陈独秀和李大钊,“1”是指王会悟,“N”则是指其他接续奋斗、不断奉献的共产党人。

  正如剧中人物所说,“为什么大家最初从同一个起点出发,而最后的终点和结局却各有不同?”嘉娜表示,想通过这部剧所展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轨迹,让观众真切感受到,那一代共产党人探索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之不易。这也证明了,有信仰才有底气,坚守初心才能留下“真金”。

  建党百年,党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繁星满天,如何从中脱颖而出?看它有没有从一个新的视角、新的视点去审视历史、观察历史。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表示,《大浪淘沙》这3个方面做得最突出:第一,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现了中共13位一大代表与主要创始人的生命轨迹和结局。第二,这部剧用鲜明的对比手法表达“大浪淘沙”这一主题,生动又深入地揭示共产党人的初心。第三,这部电视剧在艺术呈现上运用现代讲述方法,作出了有益探索。

  这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学习“教材”。《大浪淘沙》首次在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创作中使用了双时空叙事,让现代青年陈启航来讲述党史,用年轻人的眼光去关注历史、串联情节,是党史题材剧“青春化”表达的一次大胆创新和成功尝试。

  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今年大批献礼建党百年的电视剧陆续播出,《大浪淘沙》的亮点在于题材选择的角度新颖、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特别是双时空的叙事方式,不仅让当下与历史进行了勾连,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文化特征的一次重磅新发掘,其中所蕴含的青春印记正是百年大党至今仍生机勃勃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为了更真实而有质感地呈现这段党史,主创团队研究查阅了大量史料,挖掘出详实而鲜活的党史细节;剧组先后赴嘉兴、上海、延安等地进行实景拍摄;搭建了3万多平方米的摄影棚,1∶1还原了南湖红船、延安窑洞等标志性建筑。剧中使用的道具,尤其是大量文本材料都经过严格考证,力求真实。

  据悉,《大浪淘沙》播出以来在电视平台的收视率破2,在各大网络平台主旋律电视剧的热播热度排名第一。同时,该剧还走出国门,在韩国、俄罗斯、葡萄牙等国上线播出,获得了国外观众的好评。

  省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浪淘沙》的成功离不开主创团队、主管部门和播出平台等多方合力。在建党百年之际,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接下来将发挥我省特色和优势,继续为电视剧创作提供思想启迪和艺术源泉,让我省电视剧创作生产立足高原、勇攀高峰,打造更多具有广泛传播度的浙产精品力作。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一部生动鲜活的党史正剧 2021-06-07 22635703 2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