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理论周刊

以科学思维加强“双创”人才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新发展阶段,应以科学的思维进一步推进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让“双创”人才成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生力军。

  以系统思维推进“双创”人才政策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广泛地支持和推动“双创”事业,更好地营造“双创”人才政策环境,培养更多的“双创”人才。深入推进“双创”政策环境建设,就要突破“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性思维,需要超越零碎和孤立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以系统思维进行整体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当前,应以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主要目标,科学规划“双创”政策环境建设,使之与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同频共振,为进一步激发“双创”活力、呵护“双创”热情下好先手棋。

  以战略思维谋划“双创”人才“引育”双轨机制。惟有自主创新,才能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和持续力。而自主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只有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战略思维谋划“双创”人才引育机制,才能厚培成才和用才的沃土。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人才要素“流动性”特征,加快推进吸引省外“双创”人才的制度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拓宽对省外高层次“双创”人才的吸引渠道,鼓励地方、高校和民间力量开展合作办学。同时,应加大省重点建设高校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双一流”高校,推进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双创”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高校学科专业、类型、层次和区域布局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以辩证思维解决“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近年来,浙江省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高度重视“双创”人才引育工作,汇聚了一大批高素质“双创”人才。但同时浙江对“双创”人才资源总量还有较大需求空间,尤其是“高精尖缺”的“双创”人才。因此,需要我们运用辩证思维,客观面对现实问题,以非常规之举,实现精准引才育才。实施“鲲鹏行动”“人才飞地”等举措,大力引进和培养国际高端创新人才;实施“青年英才”集聚系列行动、“万名博士”集聚行动等进一步壮大优秀青年人才队伍;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等加快创新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只有抓住“双创”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方面,才能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

  以创新思维改革“双创”人才评价机制。当前,人才评价机制尚存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工作思维固化所致。因此,须打破固有人才评价思维的束缚,纠正以往不正确的评价标准,创新“双创”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双创”人才评价体系。积极鼓励和引导创新创造,将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纳入评价标准,根据专业性质和行业特点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以当前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努力探索过程性动态评价与阶段性结果评价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方式。积极倡导团队精神,在尊重个人评价基础上,注重团队评价,从而让各类“双创”人才各尽其才,使他们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党委委员、人事处处长】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6 以科学思维加强“双创”人才队伍建设 2021-06-07 22623006 2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