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文章导航

绍兴市城投集团市场化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之一

谋全局 抢抓发展先机

  具有2500余年历史的绍兴古城,又站在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当口。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风头正健,绍兴融杭步伐日益加快;全省数字化改革大潮奔涌,古城日趋“聪明”;“碳达峰”“碳中和”号角吹响,“无废化”渐成潮流。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更需要我们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去把握形势,做到因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近年来,绍兴市城投集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跳出绍兴看全国,跳出企业看全局,抓住了发展先机,赢得了市场主动。他们运用系统思维方法,重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工程建设为主体、工程科技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为“两翼”的结构布局;在理念、技术、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成果,尤为令人瞩目。智慧的人,造智慧的路,绍兴实现了城市快速路建设的“换道超车”。

  作为绍兴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城投平台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拥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站在国家战略全局和地域发展大局,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秉持这一理念,绍兴市城投集团一直牢记、对标省市赋予自己的职责使命和重大任务,周密设计改革蓝图,精心谋划发展思路,努力创新工作方法,逐项落实工作举措。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既是站位,更是机会。仅用了3年多时间,绍兴市城投集团的工程建设主体、工程科技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相继成为绍兴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开展“无废试点”建设等中心工作的强大助力,实现了社会责任、经济责任“两手抓、两手硬”。

  一体化全局

  杭绍同城化时代越来越近了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杭州都市圈各地更是涌起抢抓发展红利的浪潮。西接杭州、东连宁波的绍兴,通过“融杭联甬接沪”,力图成为大湾区产业联动、大都市区同城化的“金扁担”。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为让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聚集、流动,绍兴随即参与建设了一连串交通路线:杭绍甬高速、杭绍台高速等现代公路网,杭绍城际铁路、杭绍台铁路、金甬铁路等干线铁路网,以及轨道交通网、水路运输网、航空服务网等。

  其中,绍兴智慧快速路建设尤为重要。根据2018年出台的《绍兴市区快速路网规划》,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绍兴市区越东路、二环北路、329国道、二环西路、杭州中环柯桥段“二横三纵”5条智慧快速路将全面建成投运。到2035年,绍兴要建成总长约438公里的智慧交通快速系统,市区实现10分钟内上高速。

  如此工期之紧、体量之大,可谓罕见。绍兴市委、市政府将千钧重担,交给了刚踏上市场化转型发展之路的绍兴市城投集团。

  城投集团迅速挑起这个重担,实现329国道、越东路、二环北路3条智慧快速路2018年当年谋划、当年审批、当年动工、当年立柱吊装的诺言。

  眼下,11个在建的绍兴市智慧快速路项目已延绵115公里,气势如虹。北起杭甬高速、南至绍诸高速的越东路智慧快速路横贯整个越城区,与之相交连的二环南路智慧快速路、二环北路智慧快速路、329国道智慧快速路,从上、中、下三路往西延伸,最终与二环西路、绿云路相连,形成一个“日”字形绕城闭环。

  “日”字路网,分则两个小循环、合则一个大循环。两个小循环,分别围绕老城区、镜湖新区,目标是减轻区域内交通压力。而大循环可让老城区、镜湖新区形成联动,推动绍兴从山阴时代,向镜湖时代、杭州湾时代迈进。尤其是329国道与二环北路智慧快速路,向西延伸,直接与杭州中环相连,对绍兴融入杭州、进一步承接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红利,意义深远。

  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古迹众多。特别是二环南路靠近大禹陵景区的地段,如果采用高架形式,会给大禹陵的景观造成较大影响。为此,绍兴市决定,从会稽路口至阳明路口长1.7公里的主线,采用地道形式下穿。为了保护若耶溪,越东路二期智慧快速路4.6公里全部采取了隧道设计,建成后将成为绍兴最长的城市隧道。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正是绍兴城市建设全局观的体现。

  数字化全局

  给古城装个聪明“大脑”

  随着大开放格局的日益形成,绍兴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抢得红利,可谓挑战多多。一方面,“金扁担”两头的杭州、宁波均是GDP万亿元量级城市,“虹吸效应”时刻存在。另一面,周边文化、产业、资源等相似的城市,也在奋力和绍兴比拼,希望抢到头筹。

  在这样的背景下,绍兴要从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市体系、城市文化体系等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一个政策支持、潜力巨大的契机必可不少。幸运的是,中国通信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更迭,数字经济火了起来。

  而浙江一直是数字经济的先发地。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启动了“数字浙江”建设。而今年,全省数字化工作会议,更吹响了数字化改革的号角。数字化改革,成为全省的工作重心。

  为此,绍兴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和数字文明,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数字化改革全面提速。而这,又给绍兴市城投集团提供了一展拳脚的广阔平台。

  绍兴市城投集团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早已有了长远谋划,合资成立的绍兴市智慧城市集团在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方面进行了诸多实践。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设运营智慧政务、智慧医保、智慧旅游等多个应用,为绍兴构建起了1万个数据目录、归集了437亿条数据……助力绍兴在2019年浙江省“归集数据数量、数据整改数量、开发数据项数量”排名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2018年,绍兴市智慧城市集团又在做大“云”平台、深耕“数”资源、攻坚城市大脑 “中枢”、谋划“智”产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在2020年度亚太智慧城市评选中,绍兴市荣获“2020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天时地利人和。今年,在绍兴启动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后,绍兴市城投集团迅速成为“主力军”。根据绍兴数字化改革方案,眼下绍兴市智慧城市集团正在着力开发绍兴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绍兴全市数字化改革提供综合支撑。

  数据显示,绍兴市智慧城市集团已累计获得18项软件著作权,2020年营业收入达6000万元,同比增长2倍;利润达1000万元,同比增长近6倍。

  绍兴市智慧城市集团还将以城投数字产业园为平台,打造全链条数字经济企业,并常态化举办创新论坛、峰会;引导数字经济项目快速发展,形成一批知识产权和专利方面的创新成果;建设大规模交互式高科技体验馆,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整体认知水平。

  低碳化全局

  一条路可以这样“重生”

  “碳达峰”“碳中和”,是今年的高频词,也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对各级党委政府而言,更是事关长远的工作大局。

  2019年4月,绍兴成为全国“11+5”无废试点城市,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当年,绍兴市出台“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致力打造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综合管理的“无废绍兴”新模式。

  而当时,站在新基建风口的绍兴,正借力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同城化等发展机遇,努力更新城市面貌,开发镜湖新区、建设综合交通工程等各类大项目遍地开花,建筑垃圾与日俱增,消纳能力日益饱和。

  一边是日益提升的城市能级,一边是无废城市的美好愿景,面对这个看似难以缓解的矛盾,绍兴市统筹兼顾,“弹好钢琴”,两项工作齐头并进。2020年9月,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在绍兴举行,绍兴智慧快速路绿色建设与无废实践引发广泛关注。

  在这个转变中,绍兴市城投集团下属绍兴市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功不可没。该公司通过产业链式研发布局技术、基地,实现了道路拆除固废资源化全利用体系: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泥浆,乃至原有道路拆除的沥青面层、老路基砼块等固废,都经过泥浆干化稳定等资源化利用工序,成为稳定土填料等施工建材,再次用于新建道路结构层中。

  在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的同时,该体系还解决了建材资源紧缺的“痛点”。以6.6公里长的二环南路智慧快速路为例,如果建筑垃圾不进行资源化利用,那么多达24万立方米的填料,只好从矿山中开采。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这样的矿山越来越少。

  与此同时,堆放24万立方米的建筑垃圾,还需要120亩左右土地资源,这些土地也在日益减少,最终必将无处可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既解决了建材资源的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建筑垃圾堆放难的“痛点”,可谓一举多得。

  眼下,我省正全面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水平。绍兴市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的科研成果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乘着这股东风,绍兴市城投集团计划持续在城市绿色高质量建设方向发力,以工厂化、资源化为着力点,将城市建设从“建造”推向“制造”,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率先在城市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智造”模式,实现城市建设循环低碳绿色转型。

  (金燕翔 孙广雨 杨姗姗 郑培庚)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谋全局 抢抓发展先机 2021-06-07 浙江日报2021-06-0700005;浙江日报2021-06-0700013;浙江日报2021-06-0700010;浙江日报2021-06-0700017 2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