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在海宁遇见浙大 看鹃湖牵手西湖

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风正帆悬向未来

  导语

  “东峰塔连云,西峰塔无痕。湛湛鹃湖水,中有古帝魂。”从前人诗句留下的浪漫想象,到新鹃湖的最终落成,海宁人有了灵魂的栖息之所,城市也有了发展的“绿心”。2016年,海宁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正式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正式拉开城市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帷幕。

  自启动建设以来,鹃湖国际科技城坚定不移地走生态化、智能化、国际化、高端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国际化建设先行地、校地合作样板地,推进形成“大学+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格局,正努力发展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富有创新活力、创业动力、发展潜力的创新经济板块之一。2020年,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被认定为嘉兴市双创示范基地,科技创业中心获评优秀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鹃湖国际科技城的定位是成为引领未来海宁科技资源集聚、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新引擎,为全市产业平台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撑。”鹃湖国际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坐拥良好的生态和一流的大学,鹃湖国际科技城将谨慎落笔,做好“筑巢引凤”的时代文章,致力于成为科技创新示范的“重要窗口”。

  创新,因生态汇聚

  “南有鹃湖千亩、东有片林万亩、北有生态湿地、西有东西两山、中有浙大校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开门见绿,推窗即景——这样的画面光是描述,已经令人心生向往,何况在鹃湖国际科技城,这样的美景随处可见。

  走进占地2.9平方公里的鹃湖公园,每一条道路都有不同的风景:有时看到的是若隐若现的湖面,有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桥,有时又是摇曳生姿的水草。绕湖一周大约20多公里,可跑步,可骑行,可轮滑,已经成为游客和市民们休闲健身的目的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创新要素集聚的魅力所在。2013年,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在这里落户,标志着海宁向国际化迈出了新的一步。2016年,浙大国际校区正式招生办学。2019年,国际校区建设被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浙大国际校区的入驻为海宁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智力资源,也让建立科技人文生态新城有了可能。”鹃湖国际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6年12月,海宁决定在“浙大旁、鹃湖畔、轻轨边”建设一座以浙大国际校区为依托的科技新城,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核心区7.18平方公里,聚焦泛半导体、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推动创新加速集聚。

  如今,在美丽的鹃湖畔,各类人才集聚,创新泉涌潮流。浙大国际校区已引进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两所世界一流大学,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ZJE)和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ZJUI)。2019年8月,成立浙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已先后引进浙江大学功能高分子国际研究中心等7个高端国际合作研究平台。

  “未来城市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竞争,而高等教育院校就像一个地区的人才蓄水池。”鹃湖国际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浙大长三角国际研究生院(筹)揭牌,标志着市校合作迈上了新台阶。

  除了坐拥高等学府,鹃湖国际科技城也将迎来重大利好——配套持续完善,与英国圣彼得公学合作的国际学校、“万豪”旗下一线品牌喜来登管理运营的国际酒店,都已开工;轻轨加快建设,海宁至杭州的城际铁路将在今年6月底试运营,畅通杭州都市圈的创新资源……

  “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就是一座公平的城市,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创新的城市,一座生态的城市,一座易于交往的城市,一座具有多样性的城市。”世界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曾这样描绘他心中目的“理想城市”——这,正是鹃湖国际科技城的目标,且行且近。

  产业,因平台集聚

  俯瞰鹃湖国际科技城核心区块,目光不由自主会被两处“绿色”吸引,一处是鹃湖的绿,一处是长山河生态湿地公园的绿。而在两块绿色之间,浙大国际校区北侧,这里水系蜿蜒,植被丰茂,一座座现代化的定制科研办公楼与周围的草木融为一体,这便是鹃湖科技创新园。

  作为鹃湖国际科技城的首期项目,鹃湖科技创新园定位为高端研发机构、科研院所、优质科技服务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项目集聚的科研示范基地。其最大的特色是在高品质绿化景观中进行低密度开发建设,为科技研发和办公提供绿水环绕、绿树成荫的花园式办公环境。目前,英国天祥集团浙江总部、TÜV南德意志检测中心已入驻运营,奕斯伟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基地、中科院半导体所海宁研究院、浙大海宁生物电子国际研究中心、浙大再生医学材料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项目已签约落户。

  英国天祥集团浙江总部是落户鹃湖科技创新园并正式运营的首个项目,今年预计可实现营收超亿元。走进公司,就像走进一间间科学实验室,每间实验室内形态各异的设备自动运转,经过数千万次精准测试,为客户提供质量检测的可靠数据。

  “一线城市的运营成本很高,企业负担相对较重。而海宁离上海、杭州、苏州都很近,产品物流运输十分便利。”天祥浙江总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生产性服务企业,主要服务于全国各地的制造型企业,为它们提供关于质量的全面解决方案。项目的运营将为鹃湖国际科技城打造区域零距离科技服务体系提供重要支撑。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鹃湖国际科技城,地处杭州至上海中间地带,属于长三角核心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吸引天祥等项目入驻的原因,另外,还离不开政府部门的贴心服务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去年,全球检测认证行业领导者——TÜV南德意志集团检测中心入驻,在项目具体接洽过程中,鹃湖国际科技城无微不至的服务,收获了TÜV南德的不少好感。比如在了解到检测仪器运行过程中供电需求量较高,管委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忙对用电量进行扩容;因设备对楼面有承重要求,对其进行了特殊加固处理等。

  “我们将全力营造有利于项目方落户运营的优质环境,以透明精准的惠企政策,给予企业有力支持,更将主动上门‘全程’代办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入驻、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全方位的保障。”鹃湖国际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鹃湖国际科技城二期电子信息创新园加快建设,三期生命健康创新园已在设计阶段,完工后将全面展现“研究院+孵化器+产业园”接力式的双创生态链条。

  未来,因发展凝聚

  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我们再次把目光停留在这片土地,这里拥有的不仅是“湖上烟景好,鸟飞云自还”的惬意,更有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提供的历史机遇和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最精彩板块的美好蓝图。

  “十四五”期间,鹃湖国际科技城将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速向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战略性产业蓬勃发展的科技人文生态新城迈进,努力成为海宁建设长三角科创枢纽的重要板块。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城市的框架将进一步拉开:向东,鹃湖国际科技城加快推进东区全域整治,进一步拉开高品质城市框架;向北,实现创新平台与产业平台的深层次联动,共建集创新、产业、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新产业平台;向南,推进国际化居住片区建设,为人才创造良好居住条件;向西,借助杭海城际铁路连接中心城区和杭州优势资源,实现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高能级的平台将成为国际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沃土:2023年国际人才社区建成交付、国际化学校启动招生,2025年实现喜来登运营的国际酒店投用,鹃湖国际科技城“县域国际化”的标签将进一步彰显,朝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中英国际产业合作园等目标不断迈进。

  主导产业集聚效应将不断显现,鹃湖国际科技城真正成为产业孵化集聚的“摇篮”:围绕生命健康、泛半导体、以检测行业为主的生产型服务业,坚持引进创新型行业龙头、成熟项目与培育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沿浙大海宁国际校区东侧打造泛半导体创新产业带和生命健康创新产业带,沿城市主干道海州路两侧打造企业科研总部带。同时,谋划布局科技企业加速器和规模化研发生产基地。

  校企的联动合作将源源不断地为鹃湖科技城提供人才、智力之源:围绕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引育、创新生态构建和服务提升,与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紧密合作,积极引进创新资源要素,做大国际联合创新中心,全面推动产学研合作,打造长三角“科创枢纽”。

  一滴水,可以照见太阳。一座科技城,可以窥见城市的发展方向。未来,鹃湖国际科技城将打造“杭海城际科创走廊”杭州东部最具影响力科创产业带,成为杭州湾区域创新策源地、长三角县域科技创新新典范。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风正帆悬向未来 2021-05-27 浙江日报2021-05-2700010;浙江日报2021-05-2700011;浙江日报2021-05-2700008 2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