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前沿

专家解读浙江200多位百岁老人长寿密码

长寿时代,人生百岁不是梦

  时间奔流不息,带来了昼夜交替与四季更迭,让青青苗木茁壮成长,也让稚嫩的孩童成为翩翩少年。

  无形的时间也在预言着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一天比一天更“老”了——世界卫生组织“冰冷”地将60岁定义为老年的开始,并推算到2025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

  人类从来无法预计或者规划自己寿命的长短。但是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各国科学家对人类寿命的探索从未停止——2013年起,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启动了一项名为“浙江省百岁老人健康长寿原因调查研究”的课题,课题组成员耗时4年走访省内各地的百岁老人。近期此项课题结题,记者根据这份分析报告,梳理人与年龄之间的那些事儿。

专家解读浙江200多位百岁老人长寿密码

长寿时代,人生百岁不是梦

本报记者 陈 宁

  长寿的“密码”

  4年之间,走遍全省,找到了255位百岁老人;事无巨细地观察他们的衣食起居,分析他们的处世之道……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省中医药学会百岁老人课题组成员执着在做的事。时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质疑:这些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寿命长短能有什么关系?

  课题组成员、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王晓鸣完全理解这些质疑:“的确,至今还没有人能够‘延长’或者‘控制’我们的生命期限。我想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在课题组最后形成的一份长达31页的统计分析报告中,虽然难以定论如何“延长”人类的寿命,但也不乏一些十分有趣的与传统文化、生活百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密码”——

  也许你从未想过百岁老人是怎么选择房屋的。课题组在报告里写到,49.8%的百岁老人的居室朝向是朝南的;中国人喜欢“坐北朝南”的传统认知,似乎是不乏科学道理:这样的房屋不仅有良好的采光,避免过大的风力,还可以保持空气流通,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除了延续传统文化之外,不少百岁老人也遵循着自然界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古老的习惯,已深刻融入不少老人的生活起居之中。据调查显示,76%的老人睡眠在8小时以上,他们顺应生物钟,一切活动与生物钟的运转合拍同步。

  再来看看不少人最为关心的疾病。在医学上,部分疾病的家族病史、既往史、现病史成为判断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课题组发现:被调查的百岁老人中有家族病史的83例,具有既往史的140例,具有现病史的159例。在家族病史中,高血压的占比最高,其次是脑卒中和肿瘤;在百岁老人们的个人病史中,患高血压的人数依旧“居高不下”,多达75位,患脑卒中和肿瘤的人数分别排第二与第三;从现病史的数据分布看,患高血压的人数依然最多,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关节炎成为患病人数较多的两种疾病类型。

  饮食,向来都与健康密不可分。尽管百岁老人们生活环境有异,饮食偏好各不相同,但调查显示三分之二以上的百岁老人习惯于荤素搭配;60%的百岁老人时常吃水果,25%的老人则坚持吃水果。课题组还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老人们都有一个“不多吃”的共同特点,他们中的大多数每餐基本只吃七分饱,做到“饮食有节”。

  老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引起课题组的强烈兴趣:83%的人不吸烟,73%的人不喝酒;90%以上的人从不参与赌博……

  课题组整理了50位百岁老人的调研札记,梳理这些文字的时候,王晓鸣常常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中医养生四大基石:情志、饮食、起居、运动。“也许,我们依然无法通过外力调节‘决定’自己的年龄期限,但这些又何尝不是人们常说的长寿之道呢?”

  与年龄“博弈”

  人类与年龄的“博弈”从未停止。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先辈们倡导“天人合一”。不少文献中都能寻觅到与健康、长寿相关的记载:《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论述,将怡情、养性、道德归结为养生的根本之一;《吕氏春秋》写的“流水不腐”,被解读为古时人们就已将运动作为生命的基本特征。

  现代医学正在飞速发展,关于年龄的那些事儿也从未离开过科学家们的视线。

  19世纪时,丹麦有一家专业机构把国内所有共计3000多对同卵双胞胎都做了登记,跟踪观察他们的生老病死。研究的结论是:人的寿命大概有25%是由基因决定的,75%是由个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决定的。

  2006年,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报道称,俄罗斯莫斯科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目的。科学家斯库拉切夫院士表示,如果这种抗氧化剂工作正常,人类将来甚至可以活到800岁。

  法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巴丰经长期研究后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约为生长期的5到7倍,此被科学界称之为巴丰寿命系数。而人的生长期为20至25年,照此计算,人的自然寿命应为100至175年。

  2017年初,一家名为“不朽”(Ambrosia)的生物技术公司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成立。这家公司试图通过输血来让那些渴望长生不老的百万富翁们恢复青春。

  ……

  谁都无法定论哪项研究最有说服力,但每一项成果、每一次探索,都让人们心潮澎湃:似乎,我们能够更长久地与这个美丽的世界相处。

  现实却有些“骨感”。浙江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学教授祁鸣直言不讳:“不少人期待科学家们研究出一种长寿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这位长年致力于基因研究的学者坚持认为,人的寿命长短,与基因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说人的身体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细胞核就是一座档案馆,存在细胞核内的基因,像是一张建造高楼大厦的图纸。图纸存放在档案馆内,如果档案馆的条件好,图纸就能保存得好,相反如果档案室的条件差了,图纸就容易损坏。“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图纸和长寿有关,一旦损坏,人就会开始衰老。”祁鸣说。

  “衰老更多的是由后天条件决定。”祁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常年开设门诊,衰老也是前来求诊的病人最常提及的问题。“衰老的过程包括皮肤、心脏、骨头、智力等各方面能力的衰退。”

  老龄化与健康

  今天,当医学和科技的发展将居民期望平均寿命有所提升的同时,全球人类不得不面临一个随之而来的现实:老龄化。

  2018年起,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上线了一个名为“老龄化与健康”的专题。几组加粗显示的数据,格外引人注目:2015至2050年期间,世界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增加近一倍,从12%升至22%;2050年时,80%的老年人将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将比过去加快很多……

  的确,我们不得不将人类寿命的相对延长,摆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重新审视。

  所谓老龄化,指的是国家人口分布重心移向老年人群的一种趋势。在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的日本,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28.7%。如今,这一始于高收入国家的现象,已经开始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露出苗头。根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智利、中国、伊朗和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与日本类似的比例。

  老龄化会带来包括社保、养老等一系列的社会难题。而这其中,各国面临的最直接、最严峻的挑战,便是健康。科学家们至今没有找到今天老年人的晚年状况比其父辈更健康的有效证据;而更有数据表明,60岁以上的人占全球死亡和疾病总负担的近四分之一……

  没有人希望寿命的延长与健康成为矛盾。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呼吁下,各国都已开始直面挑战——在中国,医养结合已经数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澳大利亚,普惠制的养老体系开始提上日程;在德国,完善的护理险制度减轻了老人及其家庭的负担;在爱尔兰,老人有资格领取多种类型的养老金……

  各国科学家们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年龄的奥秘。正如省中医药学会课题组所期待的:分析百岁老人们的长寿“密码”,其实就是在探索生命的“密码”,让健康如阳光空气般,被更多的人所拥有。


浙江日报 前沿 00008 长寿时代,人生百岁不是梦 2021-05-21 浙江日报2021-05-2100006;22544915 2 2021年05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