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何愁“无效”真无效

  “无效化妆”“无效社交”“无效控糖”“无效旅行”……这些词儿你听过吗?社交平台的话语空间中,最近充斥“无效××”式短语,成为一些网络意见领袖对普通人生活的全方位指点。他们意图告诉年轻人,学习、工作、创业,甚至吃饭、睡觉、看电影,都必须高效、有用,否则就过不好自己的人生。看上去“智慧”十足,贩卖的仍是焦虑。

  而前几日,云南蒙自一中学有位高三老师为了给学生减压,在晚自习间隙让学生出教室欣赏晚霞,与电影《无问西东》中清华学子静坐听雨的一幕不谋而合,网友大呼浪漫。这种对审美和“无功用”的欣赏,给了我们对待有效、无效这个话题新的启示。

  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追求效率无可厚非。在当下这个盛产梦想和奇迹的时代,很多人正是靠着不分昼夜地苦读、工作,创造了幸福生活。但物极必反,倘若时时处处把“有效”挂在嘴上,实际是将自己异化成为了成功只看见目标的工具。

  效率至上有它的边界。读几本书就希望变得博学,跑几圈就希望能瘦下来,加几次班就希望升职加薪,事事追求有效和速成,得到的很可能是生活无法承受之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焦虑症排在精神障碍类问题的首位,中国有几千万焦虑症患者,紧张焦虑引发的其他心理问题更加普遍。渴望自己快速成为更好的人,反而使自己变得不快乐,越焦虑越无力,成了很多人的写照。

  钱钟书《管锥编》有云:“不为无益之事,则安能悦有涯之生。”一些“有效”行为,满足的是即时的快乐、眼前的欲望;一些现在看似“无益之事”,恰恰是构建“有效人生”的必需步骤。不必事事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来“自己内卷自己”。不被各种流行话语裹挟,偶尔做些世俗意义上不功利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节奏,致力于打造张弛有度的人生,每个人都能收获精彩各异的“有效人生”。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何愁“无效”真无效 2021-05-18 22541951 2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