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专刊

瓯海借力数字化打造涉公合同“驾驶舱”

赋能监督,合同体检“可视化”

瓯纪

  “以前在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往往要去多个部门查阅很多的纸质材料,自从有了‘驾驶舱’,不仅可以随时查到所有涉公合同信息,还可以根据我们纪委监督需要,个性定制监督重点,及时发出合同预警提示……”瓯海区纪委区监委信访室负责人道出了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驾驶舱”数据总览给监督带来的便利。

  作为“基层清廉建设(浙江)优秀案例”、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瓯海区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自2019年8月上线以来,已累计监管全区151家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衍生的50万元以上合同1200余件,发送风险预警423条,结合线下合同履约质效检查,共纠正不规范履约合同43个,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损失1.2亿元。

  以“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为牵引,瓯海全面推动涉公合同监控系统重塑,打造了集全流程在线管理、智能化审查把关、全过程履约监管、多维度数据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涉公合同“闭环式”智慧监管体系。

  “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上线以来,已迭代更新至2.0版。在强化“监督的再监督”功能基础上,瓯海区纪委区监委会同区司法局研发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平台“驾驶舱”,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合同监管领域的集成应用,不断扩大九大领域涉公合同的数据互通共享,推进各职能部门协同监管覆盖面,优化合同智能审查模型迭代升级。同时,根据职能部门的监管需求,强化“事前防范、事中预警、事后监管”的行政合同履约监管体系。

  从合同起草、签订、履行、变更,到备案、监管各个重要环节信息及履约材料均实现平台流转的同时,还基于AI技术研发智能审查模型,内置大量合同审查规则,为“驾驶舱”的“可视化分析”提供智能“大脑”。平均7秒就能完成一份涉公合同的全覆盖体检,生成审查意见,让涉公合同从履行到监管均体现在人工智能的无间断监控之下,让涉公合同监管全覆盖,风险控制零死角。

  在合同推进过程中,“驾驶舱”会根据具体合同的履约状态以“绿黄红”三色预警的形式给项目负责人发送履约提醒及超期警告,督促及时履约,防止“只签不管、签了不做”现象,确保合同能够保质保量完成。“针对平台上严重逾期的合同,我们会联系承办单位进行现场走访,督促即时整改后反馈平台,形成监管报告。”区司法局合同监管科副科长沈群群说道。“驾驶舱”实现了监督一体化格局,让财政、审计、发改、住建等监管部门的智能化“监管报告”一目了然、全程留痕,有效督促行业监管部门落实涉公合同的监管责任。

  只要在平台内对照重要风险点,直接输入“综合检索”关键词,如项目负责人等,就能在大数据中及时发现违纪违法、失职失责等问题线索,为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效查处提供数据支持。目前通过驾驶舱已发现问题线索12条,廉政风险点66个,并通过风险预警等方式抓实整改。

  “涉公合同‘驾驶舱’,构建起了‘源头可溯、权力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智慧监督新模式,对涉公合同带来的廉政风险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实现全过程闭环监控,是行政合同监管领域数字化改革方向的自我革命。”瓯海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日报 专刊 00016 赋能监督,合同体检“可视化” 2021-05-18 浙江日报2021-05-1800006 2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