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艺术的率真

  人物名片:姚晓冬,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四五十岁的画家,从艺术年龄来说,正充满朝气。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姚晓冬,就是在这样的年纪,踏入中国美术馆的艺术殿堂,举办个展。

  “此中有真意——姚晓冬写意花鸟作品展”正亮相于中国美术馆。展览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承办。

  姚晓冬的艺术魅力从何而来?他笔墨随性,写意人生,花鸟深处,随手拈来皆是意趣;他以书入画,笔意连绵,大胆不羁,大巧若拙尽显风骨。

  他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那是他创作的狂野、心性的率真以及生活的野趣。

  初心

  初见姚晓冬,精致修饰过的发型和胡须,款式考究的眼镜和着装,状态年轻而自信……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充满艺术气息的画家,曾经是一位四处奔波的驾驶员。

  绘画,是他的初心。姚晓冬从小喜欢画画,放学常常书包一扔,就开始涂鸦。中学毕业,他来到杭州学习美术,借住在亲戚家,每天骑着自行车到杭州书画社等地往返学习。回到海宁后,他在长安镇上工作,成为一名驾驶员,边工作边采风,看到有美丽的景色便停下来画几笔。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杭州名家吴静初老师。拜师学艺后,他工作余暇便研习书画,待作品集成一大摞,便到老师家请教。

  中国画离不开书法艺术的相融。1995年起,姚晓冬随乡邑陆秉仁先生研习书法,以三代金文为宗,傍及汉隶魏碑书体,在陆老师的教导和与同门王介康师兄的交流下,书艺日进,绘画也大有起色。于是,触发了参展投稿的想法,没曾想,首次投了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便取得了优秀奖的成绩。之后,姚晓冬更一发不可收,连续在省级、国家级展事中获得金、银、铜及优秀奖多次。

  2004年,他的《萧瑟秋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之后,他主动提出,不做浙江画院的特聘画师,而是申请做浙江画院的研究员,研究员能够有更多学习的机会。2012年,他被正式调入浙江画院。

  是金子,总会发光。姚晓冬从不折不扣的草根一族、脚踏实地登入艺术殿堂,他凭借与生俱来对艺术的那份挚爱和超乎常人的天赋,逐渐赢得了许多专家、前辈的关注和认可。

  灵犀

  姚晓冬的花鸟,或随手写来,笔简神生,性格流露;或略参写实明暗,光风霁月,别具一格。

  “看晓冬画画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从大胆落墨到细心收拾,犹如观赏一部大片,跌宕起伏间有冲突、有化解,有平铺、有高潮……”浙江画院院长孙永的评价,反映了姚晓冬从艺路上的不断求索。

  2005、2006年,姚晓冬赴京在画坛前辈姜宝林先生开设的中国画研究院(即现在的国家画院)高研班和精英班中学习,姜宝林说了这么一番话:“晓冬天赋好,学涉诸家未有乱象,大作品整体形式感强,笔墨苍趣浑厚,淡墨尤佳;小作品点缀随意,真率不障,尽显天机一片,书画相融,诚是可贵。一方面,体现了他全面扎实的绘画功底,另一方面,显示了他不与人同的学术追求。于形而下之器至形而上之神,晓冬始终走得很坚定又坦荡。”

  一如著名美术评论家孙克的评价:姚晓冬的成功之处,大约就在他心灵中某一处开通了与古人的契合、交流的孔道,这就叫作“灵犀”吧。

  这次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姚晓冬带来了2019年至2020年的新作。“我展出的所有作品都来自生活,牡丹、紫藤、玫瑰……”在他看来,从生活中汲取题材,在继承传统中有所新意,吸收传统的养分,取长补短,才能一点点积累丰富起自己的艺术个性。

  率真

  纵观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凡垂名青史的大师中最受后人推崇和拥戴的均擅长于大写意。

  谈及对写意之美的理解,姚晓冬崇尚“艺术的率真”:“唯有率真的艺术才能感染到观者,而任何形式的艺术,它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让欣赏到它的人心动,从而有所思、有所想。作品的悲怆与寂寥、欢愉与安详,通过画者意非意的笔触来呈现,这过程就是画者心境和学养的自然流露,来不得半点虚假。”

  他认为,写意中国画,有随性和理性的两面,二者骨肉相连,又相互辉映,缺一不可,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过于理性的作品匠气十足,随性过了头的作品则显得肆意妄为。二者的相融,需画者天赋与后天学养的深度来决定。

  古人说:功到自然成。他落笔是自信的、肯定的,一切跟着感觉走。“‘风格’的形成对于我这个年龄的画家而言,还为时过早。”他内心有某种笃定,“我始终认为,得在长期的摸索中,厚积薄发,去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适合自己表现的形式、笔墨、色彩等。这才是真正的风格。”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艺术的率真 2021-05-16 22516800 2 2021年05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