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者研发新型柔性电子传感贴片
智能“创可贴” 一贴全掌握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
本报杭州5月11日讯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柯溢能) 浙江大学学者日前研发出一种智能“创可贴”,手机一靠近它,屏幕上就显示出贴片下伤口的尿酸、pH、温度等炎症指标参数。手机还能给这个“创可贴”供电,并指挥其精准施放药物。
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刘清君教授把这块长约5厘米、厚约0.3厘米的柔性电子传感贴片拿在手里,拉伸、弯折、扭曲都十分自如,可舒适地贴在伤口上。
仔细观察,薄薄的贴片分为两层:上层是集成了近场通信技术模块和传感、控制等功能的柔性电路;下层是一些电极,主要用于采集参数和施放药物。
“我们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伤口尿酸值,开路电势法检测pH值,高精度温度传感芯片监测伤口温度。”刘清君说,实时掌握这些炎症指标参数,不用揭开贴片就能准确地评估伤口恢复进展。
根据伤口监测结果,智能“创可贴”还能精准按需给药。科研人员用一种带正电的聚合物包裹带负电的药物分子,预先储存在贴片里。只要施加电信号,药物就能与聚合物脱离开,并在电场力作用下释放到伤口创面。相比传统伤口敷料通过药物自身缓慢扩散作用于目标部位,这样做更加精准高效。
依靠近场通信技术,这块神奇的“创可贴”和手机配成一对,共同呵护伤口。手机靠近伤口,首先能为贴片无线供电,同时接收贴片采集的伤口数据,并按需指挥施放药物。
在实验室,刘清君团队把智能“创可贴”贴在小鼠体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伤口上,发现伤口监测数据有效反映实际情况,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很明显。
本研究的相关论文已在《先进功能材料》发表。刘清君表示,伤口感染至今仍是临床上的重要问题,智能“创可贴”接下来有望运用到糖尿病坏疽、下肢静脉溃疡、压疮、严重烧烫伤等慢性伤口的穿戴式监测管理和精准治疗领域,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