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人物

他用近千张照片定格病房里的悲欢,95后男护士范超杰——

那扇特别的窗,透出生命的光

  编者按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如今,在中国的护士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男性身影。他们或是活跃在临床科室,承担着高难度、高强度的任务;或是投身科研一线,探寻更好的护理理念和方式。护士节前夕,我们走近这些没有燕尾帽,不着护士裙的“白衣天使”,记录他们平凡而忙碌的工作,感受他们的坚持与热爱。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走廊尽头有一扇特别的窗户,正对着上塘高架,视野开阔。

  95后男护士范超杰在这里拍摄了近千张照片,记录下病房里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照片里的主角,是靠在窗边的患者与家属,有时是因病情反复而情绪低落的老太太,有时是等待手术忐忑不安的中年男人,有时是即将出院满脸喜悦的大伯……他将这个摄影系列起名为《窗外》。

  国际护士节前夕,记者来到这扇窗前,倾听范超杰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感受在病房一线绽放的别样青春。

他用近千张照片定格病房里的悲欢,95后男护士范超杰——

那扇特别的窗,透出生命的光

                     本报记者 郑 文 通讯员 杨陶玉

  “窗边的风景给了我最大的慰藉”

  范超杰在省人民医院工作了三年,轮岗过ICU、肝胆胰外科、神经内科三个病房。《窗外》这组照片,便是在神经内科病房工作期间拍摄的。

  “我喜欢摄影,用镜头记录生活是我每天都会做的事情。”那时,范超杰负责护理34床至42床的患者,他发现许多患者和家属都喜欢靠在窗边,常常一站就是许久。窗外到底有什么呢?

  远处高低交错的房子,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操场,高架桥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天边忽明忽暗的云朵,傍晚五六点钟的夕阳……在范超杰眼中,窗外不止这些美好的风景,还有患者与家属刻骨铭心又或早已遗忘的历历往事,有对生的渴望与敬畏,有对昨天的释怀与明天的向往——窗外,是他们渗透在每一寸肌肤纹理上的人生。

  一名50多岁的男患者,接受完脑部手术后在病房里待了40余天,最初,他反应迟钝,不太能说话,也下不了床,为了促进他康复,范超杰经常和他打招呼,有一句没一句地陪他说话,逗他开心,慢慢地,一脸“茫然”的他开始有了回应。

  他的妻子是范超杰见过的最乐观开朗的家属,从来不发牢骚不诉苦,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后来,丈夫康复得不错,可以下地活动了,妻子经常陪着他四处走动。

  出院前的一天傍晚,夫妻俩站在窗前,妻子握着丈夫的手,歪着头咧嘴笑;窗外,一片绚丽的霞光清晰地勾勒出两人的身影。那一刻,他们的脸上闪耀着生命的希望,深深触动了范超杰,他抓拍下了这一瞬间。“从此,记录下窗边的风景就成了我工作中最大的慰藉。”范超杰说。

  有时候,他帮患者上完药,端着治疗盘走出病房,看到阳光从窗户照进来,掏出手机随手一拍,然后又继续回去工作。不知不觉,按下了近千次快门。

  “虽然工作忙碌,但我无悔当初的选择”

  “你一个男孩子怎么做护士啊?”身为一名男护士,范超杰经常遇到一些令他哭笑不得的“灵魂拷问”,患者及家属的好奇发问并无恶意,却常常让他接不上话。

  在他看来,女护士在打针输液方面比男护士细心,但是在体能等方面,男护士的素质更好一些,可以承受较大的工作强度和较长的工作时间,而且男护士在动手能力和仪器设备操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男护士大多会被安排在手术室、急诊、重症ICU等科室。

  护理工作是抢救患者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每次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我都特别兴奋,很有成就感。”说着说着,范超杰的眼中有了光,话语间透露着自豪。

  ICU,是范超杰现在坚守的战场。早上7时30分,1米85的高大身影准时出现在病房里,灵活的脚步穿梭在病床间,上药的动作细致娴熟,问候的话语温暖人心。

  病房里,护士们把护理病人叫作“管”病人,因为他们身上肩负着24小时全天候照顾病人的责任。范超杰每天工作12小时,白班时管2个病人,晚班时管3个病人。

  “ICU里的病人病情相对比较危急,所以我们一上班就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每天,范超杰和同事们为患者按时上药,完成CT检查、协助穿刺、执行医嘱等基础护理工作,协助临床医生开展治疗。

  护士的工作繁琐而忙碌,但范超杰乐在其中。他发现,这两年越来越多的男生选择做护士。省人民医院还专门成立了“男护联盟”,目前有五六十人,定期去社区做宣教,介绍日常护理、急救常识等,有时还会去杭州医学院与学生们座谈交流。

  “大学生对就业会有一些迷茫,我们身为过来人,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医院里的工作情况、就业前景等。”范超杰说,医院十分关注男护士的职业成长问题,每年都会提供许多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成为优秀的专科护士。“虽然护士的工作繁琐而忙碌,但我无悔当初的选择。”

  “我能做的就是对患者好一点,再好一点”

  ICU,是离生死最近的地方。每次推开ICU的大门,就像走进了无声战场。

  一根根纤细的导管,从患者体内穿出,连接着呼吸机、ECMO、血液净化仪等精密仪器。范超杰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各项指标稳定,不敢有丝毫疏忽。

  他还记得一个20岁出头的女孩儿,病毒感染,血氧饱和度90%,一直发高烧,气管插管,无法说话,但是神志清醒,这意味着她比昏迷的患者承受着更大的痛楚。范超杰细心地护理她,拿出纸和笔,两人通过写字交流。

  “今天怎么样?”“我感觉又发烧了。”女孩儿写下的字总是透着淡淡的语气,她默默忍受痛苦,从不抱怨自己有多难受,反而还会安慰范超杰,替他着想,让他不要太担心。后来女孩儿病情过重去世了,范超杰一直珍藏着那张记录着医患友情的纸条。他说,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与理解难能可贵,自己能做的就是对患者好一点,再好一点。

  一位大叔意识清醒但无法说话,范超杰用心鼓励他,“不要放弃,再坚持一下!”大叔感受到了这份激励,朝他竖起大拇指,这让范超杰心里暖暖的,没有什么比患者早日康复更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了。

  “谢谢你们,你们太辛苦了。”患者与家属们的一声声感谢让范超杰和同事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正是医患之间的这份信任和感恩,让他们更有信心去战胜病魔。

  当记者问范超杰,在这个属于护士的节日里有什么愿望与期待时,他收起大大咧咧的样子,用手托住下巴,深思了一会,说:“希望护士这份工作,无论男女,都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以及整个社会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包容,这便是对这个职业最大的认可。”


浙江日报 人物 00008 那扇特别的窗,透出生命的光 2021-05-12 浙江日报2021-05-1200006;浙江日报2021-05-1200011;浙江日报2021-05-1200008 2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