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专版

绍兴:应急为民,锻造硬核保障力量

  新发展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度推进,绍兴市在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事故隐患方面面临着较大压力。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提高区域综合救援能力,构建“大应急”体系已成为绍兴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在“重要窗口”建设中展现绍兴担当、作出绍兴贡献的题中之义。

  根植文化醇厚的越州大地,秉承无私奉献、一心为公的大禹精神,近年来,绍兴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对标“重要窗口”和“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多措并举,积极开拓,全面锻造应急保障硬核实力,致力于“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建设‘重要窗口’要求相适应的绍兴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回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15分钟应急救援圈”

将服务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绍兴市坚持“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理念,突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在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建设“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立“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平战结合、覆盖全域”的基层综合应急消防救援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灾害或事故,能第一时间得到应急响应和快速处置。早在2019年7月,一场在上虞区东关街道召开的试点现场会,便拉开了全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的序幕。

  如今,绍兴“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成效突出,一些新建站点,及时弥补了救援盲点或距离,为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降低了灾害损失,达到了“救早、救小”的救援目的。

  诸暨市大唐街道的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建成后,实现了15分钟内到达辖区范围内最远边界开展救援,与之前的救援水平相比,足足缩短了近半小时;嵊州市三江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落成后,其救援范围除了三江街道,还辐射周边3个工作片、14个村(社区),救援辐射范围显著扩大。

  此外,一些乡镇(街道)站点,除常规消防灭火的功能,还配备了水域救生、防洪排涝、森林消防等方面的专业设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专职消防队救援设备不足的状况,为实现多元救援夯实了基础。

  如今,绍兴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完备,逐渐形成了应急指挥通信联络机制,各站点纳入“119”指挥平台,接受统一调度指挥,城市消防站与乡镇(街道)站点形成互补,初步实现城乡消防应急救援一体化目标,并构建起了社会救援队伍、企业村居救援队伍、相关社会单位和乡镇(街道)救援站等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高效救援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46个综合应急消防救援站,‘15分钟应急救援’的范围可覆盖84个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81.6%。今年完成剩余10个站点建设任务后,将实现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据绍兴市应急管理局有关领导介绍说,“广布点、织密网、快处置”的应急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平安防线。

大手笔高标准投入 全力提升队伍装备设施建设

  充裕的救援装备设施、高素质的救援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应急救援的重要保障。绍兴市应急管理局从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高度出发,高标准布局,大手笔投入,全力完善这两大保障,不断夯实应急救援的绍兴力量。

  绍兴市制定出台了《绍兴市应急物资储备基本标准》,量化市、县两级应急物资储备5大类、50余个品种,并配套细化制定市级救灾物资增储计划,落实物资增配资金700万元,将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从6个品种7234件增加到27个品种47269件。与此同时,统筹协调20个市级部门和县市区落实资金8783万元用于应急物资装备购置,如今,全市38个多灾易灾镇街821个村社实现“三大件”配备全覆盖;而根据《全市应急救援装备配备建议方案》要求,每个乡镇(街道)站点均增配1部卫星电话和1台发电机,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更加丰富。

  按照规划建设要点,各乡镇(街道)站点在建设“四库三室一馆一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功能优化拓展,增设救灾物资库、问询笔录室等场所,并加大救援物资器材的投入,购置配备警戒、破拆、通讯、防汛抗台、森林灭火、山地救援等六大类救援器材。在上虞区,4个新建站点累计投入1280万元用于购置救援装备器材;在越城区马山站,救援队员从8人增加到18人,先后投入200余万元用于购置各类救援装备器材,新增6吨泡沫水罐车、消防皮卡车、消防摩托车各1辆,救援装备和能力配置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完善全市应急物资储备标准,实现乡村两级基层防汛责任人头盔、电筒、防雨护具、救生衣等‘四小件’配备率100%。”绍兴市应急管理局有关领导说。

  为充实广覆盖、多领域的应急救援队伍,绍兴市先后落实乡级以上防汛抢险队伍150余支、7300余人;与市红十字会建立应急联动工作合作协议,成立全省首个地市级红十字会应急救援总队;在全省率先成立绍兴市社会应急力量协会,发展社会应急救援队伍32支,拥有核心骨干队员超过1000名,应急救援类专家20名。与此同时,与绍兴银保监分局、绍兴银行、市人保财险合作开发应急救援救助专属保险,每人伤亡责任限额达100万元,参保人数超过3400人,实现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社会应急力量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为“救援人”的生命健康增加安全屏障,切实激励应急救援队伍在抢险任务面前挺身而出。

数字赋能应急管理 构建智慧安全的应急新格局

  加快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化应急管理的新型能力,是应急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绍兴市围绕数字化改革,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一个面向未来的绍兴应急管理工作新格局逐渐成型。

  在绍兴北高铁站附近,一个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救灾物资仓库,服务西北部几个重要镇街的应急之需,依托“救灾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工作人员通过“赋码入库、扫码出库”的方式,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确保数据输入快速、及时和准确,提高救灾物资管理效率,实现救灾物资的动态管理。

  这只是绍兴以数字化改革赋能应急管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如今,在绍兴,各地各成员单位依托数字化系统平台,全面提升台风洪涝科学防控能力,推动现代应急能力升级的数字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

  绍兴市应急管理局完成绍兴市应急管理综合指挥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接入气象预警和分析、台风路径、水情、雨情、视频、“安全码”人员转移等实时监测监控数据,归集10大类6805条风险源、6大类3690条应急资源、7大类3657条防护目标等数据,并同步气象雨量预测预警,实现精细至乡镇(街道)的“防汛防台五色图”。

  绍兴市水利局组织实施以水灾害防御专题应用、河湖长制专题应用为特色模块的绍兴市水管理平台(绍兴市河湖长制管理平台)建设,已完成前期招标,计划于主汛期前上线水旱灾害防御专题应用。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则完成了绍兴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系统改造提升,采用综合预报预警模型,实现全面监控,分区分级预警,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码”试点应用,大力推广“地灾智防”使用。与此同时,越城区、上虞区、新昌县均投入使用自然灾害防控数字化平台,柯桥区、诸暨市已完成相关数字化平台项目前期招标,将于今年完成开发应用。

  凝心聚力强应急,抓铁有痕护民生。服务范围广、专业水平高、应急处理迅速的绍兴应急系统,正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忠实守护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者,助力着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数读

绍兴应急管理

成果

  目前,全市“15分钟应急救援圈”各站点共有应急救援队员839人,装备各类消防救援车辆156辆。其中,2020年建设的33个站点已配备(招录)救援队员166人,购置、配备消防救援车辆15辆。

  推进避灾安置场所建设,2020年完成规范化建设254个、完成率141%;完成可视化建设776个、完成率119%。

  成功创建省级以上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61个,其中国家级69个、省级92个。

  高标准推进防汛防台万人大培训,2021年累计完成基层培训10883人次、防汛应急演练223场次。

  (图片由绍兴市应急管理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1 绍兴:应急为民,锻造硬核保障力量 2021-05-12 浙江日报2021-05-1200008;浙江日报2021-05-1200010;浙江日报2021-05-1200012;浙江日报2021-05-1200014;浙江日报2021-05-1200007;浙江日报2021-05-1200009;浙江日报2021-05-1200015 2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