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一塘江水入东海

  连我自己都说不清,为何对刚成立不久的钱塘区充满了如此的好感与热爱。或许是因为她的“新”。“新”嘛,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让人感到亲切的。我的喜爱,更可能和它的名字里的“钱塘”有关。钱塘,顾名思义指的是钱塘江。

  没来杭州之前,我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很表面地停留于西湖的柔美与旖旎。江南嘛,总会给人一种烟雨淋漓的感觉。然而,等我来到杭州以后,和她有了近距离接触、交谈,甚或小酌,我才知道,杭州的柔美之外,还有一种壮美。这壮美就来自钱塘江。

  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一种隐喻,那钱塘江就是新区的另一种修辞。这修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与西湖的内敛相比,钱塘江是有一点霸气外露的。你看那生生不息不管不顾的钱塘潮头,浪奔浪涌一往无前的决绝,所展示的不正是浙江人总能敢为人先的改革先锋精神吗?

  另一个方面,我觉得与西湖的含蓄相比,钱塘江是带有一点点夸张的。你看那宽阔无边日新月异的两岸江景,如同山水画师的层层皴染,所呈现的不正是钱塘新区的泼墨大写意吗?相对于西湖的桃红柳绿和文脉流长,钱塘江生来就自带一种阳刚伟岸和拉风帅气。这壮阔的猎猎江风挟裹着的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不正是大格局发展的钱塘新区的最好象征吗?

  钱塘江与西湖,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或是天作之合的互补关系。

  之所以说是天作之合,因为钱塘江与西湖的互补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不仅仅是风景上的互补,更是“发展”上的互补。这里将成为杭州城未来发展的又一强劲引擎,是整个湾区的强劲发动机。由此,对于杭州而言,西湖和钱塘江正在成为两种发展境界的隐喻。如果说以西湖作为隐喻的杭州以前一直在挖掘“内涵”,那么以钱塘江作为修辞的杭州则在不断地拓展“外延”。

  其实,我对钱塘的喜爱,说到底还是因为这里的人,我把他们称为“新钱塘人”。去年暑期,受区社发局委托,我带领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骨干完成了报告文学集《拓荒留痕》的采访和撰写。写作中心召集到了各地文学博士、硕士、青年作家等10余名骨干成员,兵分多路,深入新区基层社区、田间地头去采访、搜集资料,在较短的时间内撰写出了文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访到了近百位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新区人,他们中既有年近九旬、跨越新旧时代的耄耋老人,也有朝气蓬勃的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成功者。采访涉及到解放、土改、扫盲、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转制等与整个时代相呼应的大事件,以及围垦、坍江、晒盐、抢潮头鱼、文物保护、知青园等与钱塘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事件,还有以知名企业为代表的新区工业发展侧影,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领略了新区人民朴实无华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敢为天下先,敢吃天下苦的昂扬斗志。这,大概就是新区人民“拓荒牛”精神的特有内涵吧。

  壮美的钱塘江在新区拐了一个弯,然后流入东海。江水本就阔大,汇入大海,更显风流。正所谓“一塘江水入东海,奔流到海不复还”。期待新的钱塘像钱塘潮水一样跃马奔腾,勇往直前。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一塘江水入东海 2021-05-09 22493114 2 2021年05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