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大横渡村用艺术点亮乡野
稻田边建起美术馆
记者 杨群 共享联盟三门站 章海英
本报三门4月24日电 (记者 杨群 共享联盟三门站 章海英) 4月24日早上,三门县横渡镇大横渡村村民看到,原本人烟稀少、七成人口在外的村落变得十分热闹。在村口千亩稻田边的横渡美术馆正在举办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百余名专家、学者、艺术家、企业家涌入村庄,还有不少游客驻足观看。“确定建美术馆后,村里知名度大幅提升,并通过环境整治摆脱了脏乱差。”该村党总支书记金勤长高兴地说,看到人气旺了起来,村里还计划建民宿、垂钓等配套设施。
横渡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全镇零工业,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如何让沉睡的资源变成资产、资金、资本,是该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探索的课题。“我们想要走出一条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社区艺术化的发展新路子,现在正全力扩大对外开放,发挥生态优势和旅游接待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客厅’。”横渡镇党委书记林鼎如是说。
如今,横渡美术馆成为凸显当地生态资源优势的热点,也是在文化艺术上深度接轨大上海的标杆工程。作为上海大学教育实践基地(横渡文化中心),在乡村山野间,造型独特的白色美术馆,总投资400多万元,建筑面积约1.5亩,共有两层,设有会议厅、展览厅、咖啡书吧、露天观景台等,视野开阔、现代感十足,侧畔一颗800年的古樟树,增添了乡村魅力。该馆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上大建筑设计院共同设计。
“美术馆设计初衷是希望既有学术氛围,也充分考虑给村民的实用性,以及与村庄、自然风光的融合,今后能在这里举办学术论坛、美术展览、乡村集市、乡村音乐节。”上海大学建筑设计院国土空间规划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姚正厅介绍,建造真正做到了融入乡村味道,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利用废弃石材、砖块、竹子为建筑材料,“这座美术馆的前身就是一所废弃的学校。”
从2019年以来,横渡镇与上海大学合作不断,已与该校社会学院、美术学院、经济学院、建筑设计院等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课题、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