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宜早不宜迟
陈直平
新冠疫苗问世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曙光。作为全国第一梯次推进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省份之一,浙江的接种工作正有序开展,很多普通公民在积极主动地接种疫苗,这是可喜的现象。但要顺利推进此项工作,迫切需要尽快形成社会共识,克服认识上的误区,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形成合力、提速行动。
从历史看,疫苗是战胜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利器。对于一个新发传染病,早期采取强有力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可以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硬核防控对社会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影响巨大、代价沉重。而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手段,通过在人群中主动构筑免疫屏障,在后续疫情防控中就可以逐步减少抗疫成本和压力,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
从现实看,新冠疫苗接种亦已初显成效。截至2021年4月12日,以色列人均接种率最高,已有60%以上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目前,以色列新冠确诊病例开始大幅走低,接种人群的新冠发病率较未接种人群降低了96%,每日新增病例数从1月中旬的万余例降至当前的300例左右。但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接种率还不高,无法形成免疫屏障,效果还未显现。
从我国看,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尤其重要。由于前期我国抗疫成效明显,人群感染率低。据权威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论文,武汉市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仅占6.9%。这意味着,我国其他地区通过自然感染形成的免疫人群比例更低,人群普遍易感,已经形成事实上的免疫洼地。如果我们不能采取疫苗接种等主动免疫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在后续疫情防控工作中将处于十分不利地位。专家认为,建立起足以抵御新冠病毒传播的人群免疫屏障需要70%至80%的人接种疫苗,我国可能需要10亿人以上接种。尽管我国疫苗接种工作起步早,接种总剂次数为全球第二,但由于人口众多、基数大,疫苗生产供应紧张等原因,接种覆盖率还比较低,亟须尽快提高。而对于疫苗安全,公众亦应给予充分信任,这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和权威人士已经多次进行详尽的说明。
接种疫苗,宜早不宜迟,需要人人行动。在社会和政府层面,要形成正确认知和科学共识,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全民接种氛围;在社区和单位层面,要树立大局意识、整体意识,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动,尽快形成社区和单位的局部免疫屏障;在家庭和个人层面,则要树立担当精神和责任心。传染病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当前,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作为接种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相对频繁的群体,接种疫苗既是对自身健康的有效防护,也为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建立起保护屏障。
从新冠疫情暴发到现在,抗疫成果来之不易。在抗疫的上半场,我们采用科学、严密的防控措施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成果。在下半场,我们鼓励符合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症的人们积极主动、自愿自觉参与全民疫苗接种,以建立起牢固的免疫屏障,最终迎来抗疫的决定性胜利,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作者为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