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教育失德不能只“罚酒三杯”

  歧视、体罚、性骚扰……日前,教育部对8起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问题案例进行公开曝光。对于教师违规行为,教育部作出了撤销其教师资格、党内警告处分等处罚。教育部门不仅自揭“盖子”,更拿出了相应处理措施。对于教育领域的不良现象,就得拿出“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

  笔者读书的时候,教学楼大厅里有一面很大的穿衣镜,上书“师容镜”三字。给学生上课之前照照镜子,不仅可以正衣冠,更可以端品行。这次曝光的8起典型问题案例,有体罚、有偿补课之类的老问题,也有歧视、性骚扰这些逐渐冒头的新问题。哪一种放到教师这个身份上,都让人震惊和不齿。

  不知道这些“老师”所在学校有没有类似的师容镜,他们又有没有经常在照?教师队伍中极个别“害群之马”,让整个教师群体的声誉蒙羞。更严重的后果是,他们用错误的言行误导了孩子,很可能还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大计。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师道”,还是现代教育理念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师德师风是整个教育“拼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育领域的某些不良行为,如果够不上违法犯罪,只靠不痛不痒的道德谴责,或者“罚酒三杯”式的校内处分,恐怕起不到震慑效果。

  除了道德方面的“软约束”,同样需要“硬约束”,教育部这次开了个好头。教师的人格修为,是生命对生命的一种灌溉、精神对精神的一种濡染。教师以什么样的人格去面对学生、塑造学生,直接影响着“拔节孕穗期”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德、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必须让败坏师德师风者付出应有代价。砸掉“饭碗”、党纪处分,都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当然,处罚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警醒,相信教育部的本意也正在此。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教育失德不能只“罚酒三杯” 2021-04-20 22411260 2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