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深读

厘清技术边界
完善法律制度

  在当下人工智能大潮中,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并不断刷新着人们的想象力。一方面,人脸识别极大地方便了生活,提高了效率;另一方面,近些年来关于人脸识别潜藏风险隐患的报道也见诸媒体,引起人们担忧。

  比如,部分信息采集方未向用户明确使用规则及范围,后续信息的使用处理亦缺乏监管;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机构和数据公司,并不都具备相关风险抵御能力……总而言之,人脸识别带来两类问题:一是因滥用侵犯隐私;二是存在信息泄露等风险。

  一项创新性技术的应用,既会推动社会进步,也很可能会突破既有的社会规范,带来一些伦理和法律问题,这本在情理之中。因此,对于人脸识别潜藏的风险隐患,我们不必过于担忧,也不必因噎废食,而是要辩证看待并高度重视。这些风险隐患关乎每个人的切身权益,绝不是杞人忧天。

  相关法律、制度理应不断地建立、完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情形和限制是什么?个人对于其数据所享有的权利是什么?怎么使用?信息一旦泄露,该怎么追究责任?有关部门该怎么落实监管主体责任……这些问题都需要法律、制度进一步明晰。简单来说,何时该采集人脸信息,人脸信息被采集后该怎么用、如何管,都应有明确的边界。

  一辆车开得越快,越需要刹车的质量过硬。同理,人脸识别的技术越先进、应用越广泛,越需要建立相匹配的安全防御系统。法律、制度的完善,既是为技术发展保驾护航,保护每个公民的正当权利,也是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应有之义。


浙江日报 深读 00006 厘清技术边界
完善法律制度
2021-04-20 浙江日报2021-04-2000011 2 2021年04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