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万余亩水稻田开展数字化农业机械试验
“掌上”种田 多快好省
本报讯 (记者 许雅文 共享联盟海曙站 孙勇) 当下正是水稻插秧的好时节,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蜃蛟片现代生态农业综合区里,高速插秧机在田间来回作业,插秧机上的秧苗,都来自“暗箱操作”。这是为何?在育秧中心,负责人李媛媛告诉记者,原来秧盘都“藏”进了自动化操作的暗室里。水稻种子经过72小时暗室催芽,1万个秧盘已加紧送往种粮农户手中。
人工老龄化、人工难找、人工贵已成为制约农业效益增长的因素之一。以宁波地区水稻种植为例,由于种植环节多、对人员技术要求高,平均用工成本约为388元/亩,占总成本的25%左右。
“水稻生产要想实现全程机械化,关键在提高种植时的机械化程度,瓶颈就是育秧。”为该育秧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的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朱德峰告诉记者,该育秧中心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生产控制,单日设计生产能力达1万盘,单季可服务1.5万亩以上水稻田,服务半径超过100公里。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作为国家首批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之一,育秧中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现场,10多架无人植保机静静待命,将承担这片万余亩稻田今后的施肥工作。海曙区渔业与农业机械化技术管理服务站站长戴宏杰介绍,从春季犁地、插秧,夏季田间管理,到秋季粮食收割,这里可全流程进行无人化试验示范,预计将累计完成水稻试验作业面积2万余亩。借助集中育秧、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和收割机等,秧苗的整齐度和成活率、粮食收割精度均大大提高。
一望无际的田野里,矗立着一座白色楼房,这片农田的“智慧大脑”便藏在楼房内。在“古林大田数字农业平台”上,每台农机设备的作业量和作业轨迹均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员可远程监控无人化农业机械在各地块的运行情况,确保农业生产有序进行。过去,虫情、气象、孢子、土壤墒情等农情信息需要人工现场测报,现在则依靠设立在田间的监测系统实时展现在数字云平台上。据测算,数字化可让劳动力用工成本减少10%、节水10%、减少施肥8%,同时,实现单产提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