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贸易总额首破4000亿元,由逆差转为顺差
“浙江服务”逆势增长动力何来
本报记者 翁杰 陈佳莹 通讯员 崔建辉 华夏 钟欢欢
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2020年,浙江服务贸易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更为关键的是,浙江服务贸易全年出口达2410.99亿元,同比增长28.07%,贸易平衡从逆差转变为顺差537.18亿元。今年前两个月,全省服务贸易继续保持良好势头,进出口额达到636.39亿元,同比增长29.22%。
在国际服务贸易整体萎缩的大环境下,从逆差到顺差,浙江是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的?其迅猛发展势头能否持续?从货物贸易大省到服务贸易大省,“浙江服务”距离第一方阵的“北上广”还有多远?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直以来,出国旅游、海外留学都是浙江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下这两块的数据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告诉记者,疫情下许多国家纷纷缩减了海外工程等业务投资。这些都让他为浙江全年的服务贸易捏了一把汗。
整体而言,2020年并不是服贸发展的一个好年份,去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5.7%。这样的大环境下,浙江传统服贸同样面临着不小压力。
值得高兴的是,浙江服贸找到了自己新的增长点——去年4月,在计算机信息、通信服务等数字贸易带动下,浙江服务贸易率先回正。浙江数字服贸的老牌劲旅浙大网新集团在逆境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竞争优势。“疫情严重冲击国际货物贸易,却难以阻隔线上服务。”浙大网新副总裁、网新恒天CEO周波介绍说,去年他们完成了不少服贸大单,为一家金融科技巨头并购海外支付公司提供系统集成技术支持,还为“顾家家居”等出海企业提供自主研发的金融自动化解决方案。
浙江服贸从逆差转为顺差,知识密集型产业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2020年,浙江省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876.33亿元,同比增长21.95%,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7.13%。这其中,阜博集团等一批数字内容企业表现格外抢眼。受到良好业绩的推动,这两年阜博集团的股价涨幅一度超过20倍,大批投资人发现了这一价值标的。“市场之所以看好我们,正是因为我们在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方面的能力。”阜博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国际领先的在线视频版权保护、变现服务供应商,去年集团的海外业务收入翻倍增长。眼下,他们正尝试引进迪士尼、派拉蒙等超级制片公司的众多影视版权,通过技术保护后投放国内市场。
“这两年浙江服务贸易的产业不断优化,面对疫情它们的抗风险能力更加凸显。”张钱江分析,2020年,浙江的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占比已经由2016年的18.31%提升至30.80%,跃居全省服务贸易第一大行业类型。另一方面,从前几年的增长势头来看,浙江服务贸易已经到了一个突破瓶颈的关键期——2019年,浙江的服务贸易就已经基本到达了进出口平衡的一个拐点,出口总额仅比进口总额少了几十亿元。“所以说,即便没有疫情影响,浙江服贸也一样能在2020年实现顺差。”
数字服贸站上风口
疫情给建筑、旅游等传统服贸造成巨大冲击,但催生的数字服贸新机遇同样不小,帮助以数字经济见长的浙江服贸加速转型,特别是在跨境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方面。
若论2020年服贸行业的成长性,首屈一指的便是跨境电商。疫情下,国外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迅速形成:仅亚马逊平台第三方卖家的销售额2020年就预计超过2000亿美元,增速惊人。跨境零售出口激增,让浙江的一批跨境结算、海外物流、ERP系统等服务提供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提供跨境结算业务的杭州企业“连连数字”就迎来了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
“和国内电商相比,跨境电商的全流程更加复杂,完成交易后货款结算、资金回流等都需要专业机构来提供服务。”“连连数字”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下跨境电商迅速发展,他们服务的对象也随之激增。截至2020年底,“连连数字”累计服务的跨境卖家店铺数已突破70万家。此外,作为支付清算的金融基础设施,“连连数字”还与国际金融巨头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合资成立了中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在去年8月正式开业。
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配套国际物流等服务也水涨船高。杭州天翔东捷物流有限公司总裁樊冰介绍:“在疫情影响下,Shopee、Lazada等东南亚跨境电商平台快速发展,货运包机服务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为此,去年他们公司增加了新加坡、吉隆坡两条航线,销售收入增长了300%。
疫情之下,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数字服务同样站上风口。看到了机遇,浙江企业纷纷抢滩海外,率先打响浙江服务的品牌。2020年3月14日,面对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的紧急态势,萧山企业“微医”发挥自身互联网医疗的优势,上线微医“全球抗疫平台”,通过互联网免费向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提供线上咨询、医疗科普、心理援助、中医咨询等服务。截至去年底,平台共集结近两万名专家,为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多万人提供了服务。
除了平台经济、数字贸易等形式,防疫设备等“浙江制造”在疫情下走俏市场,同样带领浙江服务加速出海。在去年9月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滨江物联网小镇企业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热影测温产品成为展会爆款,吸引了不少国际买家的目光。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产品已经出口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墨西哥等10多个国家。随着产品的大量出口,相应的技术服务也迅速增长。而这些服务的背后,是该公司每年将超过10%的营收投入研发,专利申请总数累计达到2000件。
构建更多高能级平台
从纵向来看,浙江服贸如今4000亿元的家底,已是蔚为可观,较“十三五”之初增长了1000亿元;但横向来看,和“北上广”服贸标兵相比,浙江的服贸差距依然不小——2019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是5.4万亿元,其中上海占全国总额约四分之一;北京、广东总额也都超过1万亿元,占比都在20%以上。
疫情或为浙江追赶标兵提供了机遇。有专家表示,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新冠疫情仍将与人类共存。“受此影响,全球服务贸易或有一定程度收缩,但疫情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服务贸易模式和业态。”浙江省国际数字贸易协会副秘书长罗国正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服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专攻“数字+”服贸的浙江而言,未来几年或是关键机遇期。
服贸的各行各业面临着一次重新“洗牌”。据统计,2020年全省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前十的企业,主要以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金融服务、运输服务为主。其中,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以71.29亿元的出口额排在榜首。数字内容服务上大步向前的同时,传统的建筑工程外包企业正面临更大挑战。据了解,相较2016年,已有6家原先的前十强企业被挤下了2020年的榜单。
作为货物贸易大省,服贸的迅速发展也将促进浙江的外贸增长,两者相辅相成。在去年的服贸会浙江展馆,记者曾看到,来自嵊州的制造企业“亿田集成灶”用一台集成灶作为自己的展台,向过往的观众展示其人性化的智能功能。浙江亿田智能厨电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运营中心总监裘玉芳介绍,他们将数字化服务系统植入产品,帮助消费者完成智能化烹饪。
展会上,杭州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展示的全球首颗双模全集成胎压监测芯片,也体现了“浙江服务”赋能“浙江制造”的能力。 公司区域销售经理马琳告诉记者,公司不仅生产销售芯片,更卖一整套的集成服务。而支撑他们提供优质服务的是他们所拥有的1500多项专利。
“对于浙江服务贸易出海来说,2021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浙江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陆菁表示,RCEP将在今年全面落地,这意味着东亚一体化合作的深化,将会带动一批建筑服务企业布局东南亚,同时全省与日韩的技术创新合作将迎来机遇。此外,刚刚达成的中欧投资协定中,也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包括取消合资企业要求和外国股权上限,这都加速了国内部分服务业对外开放。
抓住这一系列的历史性机遇,浙江需加快落实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和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省商务厅服贸处处长庄谨表示,作为我省最高开放平台,浙江自贸试验区刚刚在全国率先扩区,这为服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平台。接下来,杭州、宁波、舟山和金义四个片区将在制度创新上积极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加快建设数字自贸区,为服务贸易相关开放领域的先行先试作出贡献。
今年1月15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滨江区块建设推进大会召开。根据公布的建设实施方案,滨江区块建设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数字贸易、数字金融等领域。面对新机遇,浙江正在构建更多这样的高能级开放平台,让服贸产业站上新起点,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