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磐安为偏远山区农户定制增收计划

高高的山岗上,幸福来敲门

  本报磐安4月8日电 (记者 祝梅 杨振华 通讯员 张黎明 施泽溪) 下午1时许,磐安县盘峰乡下初坑村村民张苏琴就和儿子张瑜一起上山挖笋了。硕大的春笋刚从雨后的泥土中露出身形,就被麻利地装进麻袋。“土鸡养在竹林里,豆腐、腌肉、萝卜干都是自己制作的,我们农家乐里的菜,都是地道的山货!”张苏琴说。

  幸福生活的背后,是盘峰乡于2012年启动的“我的幸福计划”。最开始,乡政府与浙江品尚道农业发展公司展开合作,通过生态种养助农增收。村民与公司签订种养合同,按户量身定制种养方案,由“品尚道”提供种子、种苗,进行标准化生产,产出的农产品按高出市场价的标准统一回购。计划一经推出就吸引了近400户农户参与。

  东山头村小柘坑自然村村民郭林明曾是低保户,是该计划的首批参与者。当年,他免费领到10亩水稻种子,稻谷丰收时拿到了3万元。去年,郭林明养鸡、套种水稻和中药材的总收入已经超过17万元。“今年又多流转了一些田地,打算种80亩。”他说。

  到张苏琴加入时,“我的幸福计划”已经拓展到2.0版。下初坑村“藏”在山沟沟里,沿盘山路一路蜿蜒至此需要20多分钟,“品尚道”负责人蔡文君却看中这里的山水,决心通过打造民宿“泥庐”带动当地产业转型。 (下转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

  “这样偏远的地方,也会有游客来吗?”村民们对此很谨慎,张苏琴和丈夫是第一个“吃螃蟹”的。2016年,他们的“自家人”农家乐开业当年就创下近15万元的营业额,最好的时候年营业额近30万元。如今,村里溪畔两岸共开出5家农家乐,还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打造鸟巢木屋民宿,游客纷至沓来。2019年下半年,张苏琴的儿子也选择回家一起经营家门口的山水,一度“空心”的村庄重新活跃起来。

  再往山高处,雨后的空气愈发清冷,幸福的味道却愈发浓郁。海拔900多米处,便是“我的幸福计划”3.0版的雏形之一:幸福里农旅文化产业园。占地800余亩,“幸福里”流转了丰陈村4个自然村的土地,融合星空露营、民宿体验、植物研学、采摘体验等项目,村民既可以从事生态种养殖,也可以在产业园里就业,还有山林流转的租金、农产品回购乃至猪粪回收的收入。

  “我的幸福计划”在全县推广后,截至目前,已带动磐安全县偏远地区约3000多户共1万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年增收总额达1500万元以上。

  在磐安县新城区,年产能约2000吨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已完成土建,预计于年内投产。“我的幸福计划”仍将不断拓展升级。


浙江日报 一版要闻 00001 高高的山岗上,幸福来敲门 2021-04-09 22362064 2 2021年04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