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0版:专版

红色之地,绘就“制造强区”新画卷

  新发展格局下,强大的制造业实力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核”驱动。

  作为红船起航地和浙江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以及G60科创走廊的关键“支点”,近年来,南湖区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区战略,聚焦微电子、生命健康、智能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构建“2+2+X”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新兴产业实现“从0到1、从1到N”创新裂变发展,南湖正扛起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的首位担当,对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窗口效应”不断凸显。

  崛起发展新引擎

  过去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南湖区坚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保持发展定力,交出了一份制造业发展的高分报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速居嘉兴市第二位。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跃变中的嘉兴来说,南湖区无疑正成为城市发展新引擎。

  这与南湖区强大的制造产业实力和项目招引能力密不可分。

  为提高招商效能,南湖区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招商专班,建立起招商项目储备、主要领导坐镇、任务进度通报、招商工作例会的招商引资工作“四大机制”,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工作,完善项目信息跟踪系统,以“南湖之春”国际经贸洽谈会等特色产业招商活动为依托,积极承接上海产业转移项目,并利用“云招商”“云签约”等方式,加快高质量外资落地。去年,全区引进10个超亿美元项目、1个国际行业领先企业项目、2个世界500强项目,招大引强项目数量为历年之最;全年实到外资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3.2%,增幅居全市第一位。一系列高端优质项目接连落户南湖,不断刷新着项目落地的“南湖速度”,也为南湖区三大主导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成长为特色产业高地奠定了基础。

  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例,继2019年引进总投资达1亿美元、年产350台全自动干细胞培养机制造项目之后,仅4个多月时间,南湖区又先后引进了亚瑟生物、和剂药业等两个超百亿元项目,“新项目引进培育,极大充实着南湖区生命健康产业阵营,也增强了该区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研攻坚能力。”有业内人士评价说。如今,南湖已集聚了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学检测、大数据分析中心、科研机构和平台等超100家生命健康类企业,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效应更加凸显,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地稳步跨越。

  在集成电路方面,南湖区陆续引进总投资75亿元的5G射频芯片、总投资25亿元的方芯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封测等项目,集成电路已实现全产业链覆盖,产业规模能级即将迎来新爆发;数字经济方面,继获评全省“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新动能成效明显”的5个县(市、区)之一后,去年,南湖区又成功入围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综合发展评价名列全省第9位,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3.4%,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家底更加殷实。

  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犹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开辟出南湖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

  创新能级再跃升

  创新是南湖实现蝶变升级第一驱动力,也是最具南湖特色的城市商业文化,“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不断演化为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

  科技创新与产业提升协同联动,为企业跨越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依靠科技创新,浙江荣泰电工器材有限公司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市场冲击,继牵手电动汽车巨头特斯拉后,又受到玛莎拉蒂、宝马、沃尔沃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公司的青睐;浙江百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凯乐士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围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竞争性项目清单;浙江赛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面向6G空间高带宽低轨通信卫星的高精度氢原子钟轻量化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被列入“科技助力经济2020”国家重点专项项目立项清单;亚达管道、东方特钢等一批重点企业成功开发新产品新材料、省内国内首台套……去年,全区企业绩效评价显示,四大传统产业亩均增加值分别增长22.2%、32.4%、9.2%、37.4%,科技创新引领企业纵横当下市场,也积淀着决胜未来的核心筹码。

  如今,全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容量扩大近三成,总量增至744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扩容三分之一,增至263家。去年,成功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全省36家、全市4家),新增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1家省级研发中心,新增省、市、区三级研发机构已超百家。创新能量积聚,推动着企业研发投入逆势上扬,夯实了南湖制造业抵御疫情冲击、实现弯道超车的硬核实力。

  砥砺奋进新时代,扬帆起航新征程。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时期,南湖区的总体定位是全力打造“一区两极三地”,科技创新活跃极正是“两极”之一。南湖区将突出创新赋能、人才赋能,锻造以创新为原动力的发展主动能。

  “未来,我们将以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切入点,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点,以加快新产业、新制造、新治理发展为着力点,将南湖区打造成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标杆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制造示范区、全国数字科技成果产业化样板区。”南湖区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说。

  构筑跃变好生态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能量场,离不开健康、有序的生态系统。随着平台升级、人才集聚、营商环境优化协同推进,在这片创新创业沃土,制造业跃变升级的阳光、雨露愈发丰沛。

  南湖区是全国较早探索省校(院地)合作模式的地区。如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老两院”和中电科南湖研究院、南湖实验室“新两院”交相辉映,共同助力产业能级提升。

  在新老“两院”带动下,南湖区着力打造“2+2+X”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随着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浙江未来技术研究院、嘉兴区块链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接踵而至,南湖区对创新资源的“虹吸效应”更加凸显,“省校合作带动产业发展”的南湖路径因此不断深化、成熟。

  在打造创新平台体系的同时,特色化产业承载平台也在不断扩容。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嘉兴科技城)和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嘉兴工业园区)为核心的2个百亿级主平台、南湖基金小镇和南湖微电子产业平台2个特色百亿级平台向更高能级迈进,中国(嘉兴)跨境电商综试区南湖园区助推本地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数字化示范标杆小微企业园里安放着120多家企业的创业梦想……南湖,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留足了充裕的发展空间。

  科技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南湖特色,彰显着这片土地尊崇创新,以及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的满满诚意。

  南湖在全国开创“一院一园一基金”新型创新创业模式,依托研究院经济,构建产业生态园区,成立专业化产业基金,促进技术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如柔性电子产业以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为依托,以柔性电子产业园为主平台,以柔性电子产业基金为助力,实现柔性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开展国内第一条柔性芯片封装实验线建设工作。

  打造供需两侧联动模式。深入实施“一企一策”,由政府出面为本土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对接。如为凯乐士开展与全市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的专场对接,助力本土企业研发的产品在多领域实现国产替代。有关领导赴斯达半导体调研,为企业产业链合作提供指导服务。去年,斯达半导体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42.3%,成功在主板上市。

  发展的核心要素在于人。从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等为代表的18位国际一流人才,到引进合作的59位“两院”院士、超过150位国家级高端人才,再到数以万计的大学生、蓝领人才,南湖区逐渐构建出从一流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金字塔”型人才梯队,人才赋能科技创新的根基不断夯实,也使未来的南湖拥有了更多可能性,值得更多期待。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红船精神”在南湖澎湃出新的磅礴动力,这个“制造强区”正锚定新航向,乘风破浪,在红船之畔写下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浙江日报 专版 00020 红色之地,绘就“制造强区”新画卷 2021-03-26 浙江日报2021-03-2600013;浙江日报2021-03-2600009 2 2021年03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