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专版

宁海:答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宁海县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成果,为渝中区智慧教育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渝中区教育局将在未来的建设中,进一步向宁海县‘取经’……”

  前不久,重庆市渝中区教委来到宁波市宁海县,就智慧建设成果展开学习交流。据悉,一直以来,宁海县智慧教育建设工作坚持“1+1+X”原则(即1个教育局大平台+1个智慧校园平台+X个个性化校端应用),同时,通过教育城域网的升级改造和教育桌面云系统平台的建设,打通了宁海县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公路”,高度实现整个教育网的“校校通”“班班通”。

  而这些宝贵的实践成果只是宁海县“互联网+义务教育”的一个缩影。2020年,县教育局依托“优教工程”,在智慧校园建设层面投入了7000多万元,创成20所市级智慧校园达标学校和46个县级“创新实验室”,以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当前,在宁海县奋力建设发展优质、治理优越的“双优”宁海建设之际,宁海教育紧紧抓住这创新与发展的机遇,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继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积极构筑“区域教育新高地”,让教育实力源源不断地为高水平现代化建设贡献“宁海智慧”。

  一个目标

  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

  得益于宁海县学前教育“扩容增量”工程,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了在“家门口”上幼儿园的便利。据统计,近年来,区域内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共15所,新增学位4680个,实现了乡镇公办园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3.8%。

  不过,在宁海老百姓心中,学前教育不仅仅要数量上的“普及”,更要品质上能寻得“普惠”。去年,宁海县力洋镇前横幼儿园园长苏丹丹正苦于发展困境时,作为县幼儿园的“火车头”代表——跃龙幼教集团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太意外了,没想到我们这么偏远的农村幼儿园也能加入跃龙幼教集团。我们的发展有了方向。”在集团资源共享、理念引领、师资交流的帮扶措施下,一年后,前横幼儿园从一所村级薄弱园华丽蜕变成了省二级幼儿园。

  通过创新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优质资源不断向薄弱地区涌入,宁海力争至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巩固在90%左右。

  不仅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成效明显,在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层面,宁海也是下大功夫促进城乡、区域和校际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品质的“弯道超车”。

  去年,在“家门口”黄坛中学读初中的柯云熙顺利考入了宁海中学,这让当初纠结是选择城里的学区房初中还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黄坛中学的柯爸爸颇感欣慰。自从2006年成为跃龙教育集团共同体成员后,黄坛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从城区回流到“家门口”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学校班级从12个扩至15个。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以“互联网+”为手段,搭建融合型、共建型、协助型教育共同体,打通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促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力争至2022年,实现全县乡镇(街道)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共同体全覆盖。

  一种能力

  注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血液”

  每年夏天是一市镇农户最忙碌的时候,因为当地盛产的杨梅马上就要上市了。这款备受市场青睐的杨梅,是由一市镇成人学校的前任校长刘文斐费尽千辛万苦引入镇的,旨在为农民增收致富铺路。

  在他的努力下,总人口只有2.3万人的一市镇,近5年来,逾万人次参加了一市成人学校组织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其中1200多人获得技能等级证书。这批人迅速带动了一市的种养殖业,使得一市白枇杷、东魁杨梅、有机青蟹声名远扬。5年来,全镇杨梅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余亩,年产值达2500万元,产业链延伸增效20%。

  推动乡村振兴,是实现产业兴旺与农民增收的根本所在。而在这发展浪潮中,成人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乡村振兴输入源头活水。

  “要避免产业盲目发展,必须结合各乡镇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走错位协调发展之路,打造一镇一品特色。”县教育局负责人说:“接下来,成校服务乡村振兴将会是县教育系统奋力完善的重点任务。我们会搭建跨行业、跨乡镇(街道)的教育助农服务平台,提升教育助农品牌效益,培育形成一批成人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新项目,重点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新型技术、农业创新创业等培训。”

  同样,宁海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有机联动的模式,也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去年“双十一”,宁海本土企业需要大量临时客服,宁海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上岗”应急,助力企业“带货”。项目负责人葛云龙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的学生毫不逊色,一天能接80单,跟专职客服的接单量非常接近。”

  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宁海职业教育将不断优化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专业布局,适应城市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需要,完善校企合作制度,深化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区域人才培养的层次、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

  一盏心灯

  点亮全人成长的教育情怀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心,也在不断激发教师能量。这些年,在宁海教育奋力奔跑的过程中,亦锻造了一群践行师德,铸就师魂的人民教师。

  “普通学校可以没有我,这里更需要我。”2010年,宁海县开始筹建培智学校,王叶龙毫不犹豫地重回特殊教育岗位。在从事特殊教育的25年间,他成立扶困小组,以爱育人,为每个孩子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量身定制专属的成长方案。每个月,这位“特教爸爸”都会抽出5天时间,为那些无法来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送教上门。

  在县全体特教人的坚守和努力下,截至2020年9月,宁海县“三残”儿童的入学率已经从42%提升了到98%。

  如果说特殊教育是开启“折翼天使”心锁的钥匙,那么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围绕全人成长的落脚点。

  翻开《宁海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心理健康”的发展任务被纳入五育并举推进工程,与“立德树人”“体育固本”“美育拓展”等一起摆在了重要位置。下一步,县教育局将积极打造心理健康名优教师工作室,创建100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争创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同时,提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三航”工程,即通过“法治思品导航、美好心灵护航、关心关爱助航”教育,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据悉,该项工程已被写入《宁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旨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体系机制,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春风正酣,春潮涌动。眼下,在答好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个时代命题过程中,宁海正以创新谋发展、以均衡促提高,全力以赴续写新的篇章。

  (图片由宁海县教育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2 宁海:答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2021-03-25 浙江日报2021-03-2500008;浙江日报2021-03-2500007;浙江日报2021-03-2500010 2 2021年03月2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