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钱塘江

“半条被子”背后的深情

  太湖南岸,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文园内,有座“红军长征追踪馆”(以下简称“长征馆”)。我曾多次来到这里,每一次来,都被红军将士们坚强、无畏、勇敢的精神深深感动。

  尤其是,当看到馆前红色主题广场的翠绿松柏间,手捧半条被子的3位女红军与1位村嫂在一起的雕塑,心中总不由得涌动起一股暖流。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引述了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完整地记录在著名记者、原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著的《红军长征追踪》这本书里。他也被称为“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第一人”。1984年10月,适逢红军长征开始50周年。从这年10月起,罗开富受报社派遣,徒步重走红军长征路。

  在“半条被子”故事的陈列室里,展示着由罗开富收藏的3位女红军当年借宿徐解秀家中时用过的木盆、火钳、烤火盆、油灯、小方凳和锅碗瓢盆等。墙上那幅由罗开富拍摄的“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罗开富)寻找3位女红军下落”的老照片,记录的不仅仅是瞬间的往事,更是革命老区老百姓想红军、盼红军的一份独特的情感,一种永久的思念。

  “半条被子”的背后,有这样一段故事,也是2016年10月,罗开富给我讲述的:

  那年他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走进沙洲村。进村时,他就注意到有位老大娘正在村口的高坡上站着。她身着瑶族服装、头戴瑶族帽,裹着一双小脚,手里拄着一根拐杖,总是一直跟着他转。直到要离村了,这位慈祥的老人还跟在他身后。罗开富说,“老人在不远的地方望着我,我心里有了异样的感受。”

  那天下午,当时已84岁的大娘一直拉着罗开富的手不松开,好像是抓住了希望。大娘满怀深情地向他讲起了50年前的事:“那3个红军姑娘要走了,要将被子留给我。我不忍心也不敢要,推来推去。这时候,其中1位找来一把剪刀,把3个人仅有的一条被子剪成两半,留下了半条给我。她们对我说,红军同其他当兵的不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敌人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生活。等打完了白狗子,我们会回来看你的!我们给你送一条被子来!”

  红军大部队开拔了,大娘与家人一起送3位女红军到村口山脚下。从此后她们就没了音讯。但是,此后每年11月的那几天,大娘都要站在村口的高坡上等候许久。

  在采访中,大娘问罗开富:“你回到北京,能见到红军吗?”罗开富回答道:“能见到。”大娘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可要算数呀,说好的等打完了白狗子,要来看我的呀!”她一边擦泪,一边自语着:“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你们说,一条被子能剪下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哪有这样好的军队!”

  在《红军长征追踪》一书的“1984年11月7日(晴)宜章县里田乡”一文中,罗开富是这样记录的:“红军走后,敌人把全村人赶到祠堂里,逼大家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大家都不说,敌人就搜家。敌人收走了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还强拉踢打让徐解秀跪在祠堂里半天。徐解秀阿婆对我说:虽然那辰光为了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吃了点儿苦,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什么叫红军,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给穷苦人半条的人。”

  1984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登载记者庹震、汪洋采写的《罗开富讲述徐解秀与3位女红军半条被子故事》的报道,表达了徐解秀老婆婆请记者寻找3位女红军下落的心愿。这篇报道引起了热烈反响。也就在当月的30日,邓颖超、蔡畅、康克清、谢飞、邓六金等15位健在的当年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发表谈话也在《经济日报》上做了报道:“悠悠50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长征路上的大爷、大娘、兄弟姐妹们!”并表示一定想办法找到那3位女红军。

  1991年春节前,徐解秀老人去世,享年90岁。在“长征馆”里,我还见到有一幅“罗开富和徐解秀老婆婆后人一起在老人墓前扫墓”的照片。这张老照片的背后,又是一段情深意切的故事:

  那年,邓颖超同志专门把罗开富找去当面交代,让罗开富代表她和参加过长征的女红军给徐解秀老人送上一条新被子,向徐解秀老人表示慰问和感谢,以兑现当年3位女红军的诺言。但想不到当罗开富背着被子赶到沙洲村时,老人就在几天前过世了。老人的孙子朱和荣告诉他:“奶奶临走前的几天,心里还牵挂着她们。她眼睛总是闭了又睁,断断续续地说:那3位红军姑娘会回来看我的。要告诉她们,解放后我有被子盖了,现在只是太想她们了。”

  2019年6月,“长征馆”迎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湖南省汝城县县长黄志文。“这是发生在汝城的故事,相隔上千公里的湖州南浔却已坚持讲了20年,没有一份初心真是很难做到的。”

  “长征馆”馆长庞莉诺说,自1999年落成对外开放以来,“长征馆”已接待中外参观者近600万人次。“长征精神”“半条被子精神”,对参观者产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巨大的。

  20多年来,罗开富几乎每年都会带着新的整理成果回到家乡南浔,帮助更新“长征馆”馆藏史料。他为“长征馆”的创建提供了第一手珍贵的史料及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也无偿地捐赠了很多他在长征路上采访收集到的红军将士遗留下的珍贵文物。

  “我有幸走了一次长征路,完全改变了我的世界观。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红军在路上留下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现已80岁高龄的罗开富仍在辛勤耕耘,他说:“追踪是动态过程,要不断赋予长征精神新内涵。”为纪念建党100周年,2020年5月,罗开富又出版了《圣地行》一书。

  现在,“半条被子”的故事已被全党乃至全国人民所熟知。“半条被子”,就是初心的诠释。老百姓从这“半条被子”当中,直观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赤诚初心。

  “半条被子”的故事,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党史故事,是一堂动人心弦的传统教育课,温暖了整个中国。


浙江日报 钱塘江 00003 “半条被子”背后的深情 2021-03-21 22258203 2 2021年03月2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