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观点

五名教授当顾问 德清康乾街道有个垃圾分类“智囊团”

  近日,德清县康乾街道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和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的师生共同栽种了2亩“校地合作友谊林”。该“试验林”将用于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研究试验,活动中工作人员播撒了由垃圾分类实践基地产生的有机肥,用于试验检测。

  去年年底,浙工大生物工程学院与康乾街道共建的垃圾分类产学研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落户康乾街道,这也是全国首个高校垃圾分类产学研实践基地。3个多月来,双方在易腐垃圾就近处理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和探索,启动“易腐垃圾不出小区”试点工程,在街道保利原乡小区安装小型厨余垃圾处理机。

  “这些有机肥比人工无机肥能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而且增加土壤里面的微生物,并转化成植物的矿物质,让植物长得更加健康。”据康乾街道分类办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试点每天可处理易腐垃圾50公斤,垃圾处理费由原来的0.6元/公斤降为0.28元/公斤,同时最高能产出有机肥料5公斤,肥料免费赠送小区园艺爱好者,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了纵深推进垃圾分类综合治理能力,今年初,康乾街道与浙工大签订垃圾分类战略合作协议,成立首个大学生垃圾分类产学研实践基地。聘请浙工大生物工程学院5位专家教授为康乾街道垃圾分类咨询委顾问,开展生态文明和垃圾分类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为康乾街道在垃圾分类管理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建言献策。

  “结合康乾街道智慧街道建设,我们共同探索创设了垃圾分类云端监管平台,研究智分类、云回收、源处理、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智慧管理新模式。”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岑宇科介绍说,该平台对垃圾收运车辆加装车载GPS和车辆智能称重系统,及时掌握各类垃圾日产量和清运动态信息,打造了一张集垃圾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于一体的数字图。

  前不久,在德清县康乾街道数字治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数字驾驶舱指挥平台发现秋北嘉苑小区7号垃圾亭有“垃圾满溢”异常预警信息。经后台数据排查,确认该点位存在未按“两定四分”规定投放生活垃圾,通过点位视频监控系统确认了事件行为人。该系统将事件派单到街道综合执法中队,执法人员马上到现场处置。同时系统也会将事件派单到网格员,网格员接单后开展“一对一”垃圾分类入户指导,整个事件处置完成后,网格员将现场照片及时上传到平台并结案评价。该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模式,畅通日常监管流程,将发现的问题通过图文形式和精确定位发送至监管平台,平台根据问题性质和区域推送至相关工作人员,整改完成后设有评价反馈,形成闭环管理模式。

  据悉,下一步康乾街道将继续深化与浙工大莫干山校区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探索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技术。同时,面向商铺、企业等开发集预约上门回收、定时定点回收、专业运输处置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智能回收平台,提高工作效能和资源化利用率。


浙江日报 观点 00007 五名教授当顾问 德清康乾街道有个垃圾分类“智囊团” 2021-03-19 浙江日报2021-03-1900055 2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