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全面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谋新篇

  3月的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柳绿桃红,生机勃勃,一如这里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希望。

  近年来,该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以提高低收入农户的发展能力和收入水平为核心,深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努力促进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截至2020年底,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低收入人口得到全面帮扶,全面消除年收入9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

  增收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该区在做好巩固全面帮扶成果的同时,紧密衔接乡村振兴,跑出了致富“加速度”。

>>> 立足当下 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 <<<

  近段时间,金华市云中香榧专业合作社的创办人章祝军来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城北村、城西村等村,为80户困难户送上米、油等慰问品及慰问金。像这样的暖心慰问,他已经持续了3年。

  上世纪90年代末,25岁的章祝军在上海打工时,因操作不慎,几乎失去了左手。回乡以后,尝试了很多工作,都没成功。

  2008年下半年,章祝军投身香榧种植,并在2010年创办了金华市云中香榧专业合作社。“在基地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及时给我送来了各类财政奖补资金和技术指导,真的很感谢他们。”章祝军表示,脱贫致富的路上他受到了很多帮助,现在要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从受助对象成为助人者,章祝军的成长离不开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精准帮扶。一直以来,困难群众在哪里,民生保障政策就落到哪里。

  按照底数清、情况明的原则,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夯实结对帮扶政策。确保每个低收入农户至少落实1名乡镇以上干部结对,帮扶干部每月上门指导不少于2次。同时不断完善低收入农户的保障体系,例如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的790元调整为850元。

  除了让低收入农户不愁吃、不愁穿,还要保障他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问题。为此,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低收入家庭子女就学、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供物力财力支持,全力保障这些家庭的方方面面。

  不断深化的政策兜底,又为低收入农户吃下了“定心丸”。据了解,对参加金华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在册低收入农户,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2020年6月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1654位低收入农户投保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共计保费24.81万元。同时将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贴息扶持、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服务等政策统一制作成帮扶政策明白卡下发,各乡镇帮扶干部将政策宣传到户,鼓励有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拓宽增收渠道、争取扶持政策。

  “有啥需要帮助的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或者告诉联村干部……”1993年出生的严美林是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的帮扶干部。因为帮扶对象家庭的情况时刻在变化,作为一名帮扶工作者,严美林的日常不是在帮扶对象的家里,就是在去帮扶的路上。“除了上门反复了解、确认外,还要时常跟他们保持电话联系。”严美林说,从事帮扶工作的2年多时间里,感受最深的不是累,而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多。

  “在我的帮扶对象中,有这样一家四口:妈妈患有心脏病,大女儿得了侏儒症,小女儿正在上学,全家的开销都得靠爸爸一人负担。”许多需要帮扶的家庭,他们大多是因病、因残导致生活困难。每每遇到慈善机构和企业捐赠,严美林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他们总告诉我,谢谢你们,政府给予我们一家的帮助真是太多了。”帮扶对象的理解和肯定给了严美林很大的支持:“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在致富的路上一定能够越走越顺。”

>>> 接续奋斗 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 <<<

  如果说消除低收入农户是一场攻城拔寨的歼灭战,那么乡村振兴就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要使消除低收入成果从“物理变化”衍生成“化学变化”,在实现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内必须大力提升农村和农户的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农村与农业经济的内生动力。

  2020年以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理清思路,以“和美村”创建为总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月18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汤溪镇义丰桥村热闹非凡。就在这天,金华市盛铭工艺品有限公司入驻该村新建的来料加工中心,工厂一开业,村里几十位村民前来应聘,一早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以前除了在家种地,就去隔壁村的服装厂帮工。等他们缺人时做个替补,干一天算一天。”对于盛铭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到来,今年50岁的村民祝丽娟非常高兴。“既能顾家又能赚钱,真是太好了。”

  义丰桥村原本是个集体经济薄弱村,2020年,通过村集体自筹和政府补助的方式建起了这个占地1000平方米的来料加工中心,同时也给村里提供了近百个就业岗位。

  “我们跟盛铭工艺品有限公司签订了5年的租赁合同,一年一付,这样一来,村集体增收不少。”义丰桥村村书记丰顺田说,利用这笔租金,村里准备再建个来料加工中心二期。现在挖掘机等都已进场,土地正在平整中。“来料加工中心二期项目还在建设中,意向租客就已谈妥。”丰顺田表示,根据村庄规划,未来他们准备将附近闲置的砖窑厂地块进行整治,通过整体布局、合理规划,为村里建起一个小型的来料加工基地。“到时,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不仅本村的村民能增收,还能带动周边几个移民村一起富。”面对如火如荼建设中的来料加工中心二期,丰顺田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对于单纯靠财政补助消薄,不如自己找准方向,做出努力。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村子都深知这个道理,大家铆足了劲求发展。

  在洋埠镇五都钱村,村里刚建好的36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中心,吸引了许多经营者的目光。

  五都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为增强村集体经济,近年来,依托传统农耕文化和钱王文化,走出了“农旅+研学”的发展之路。顺着农耕旅游文化的发展思路,这个农产品加工中心,在建设之初就进行了规划,制售石磨盐卤豆腐和手工米粉条。农产品加工中心刚刚建成,就有多位老板嗅到了其中商机,前来竞标。

  据相关部门预估,该农产品加工中心正式运行以后,每年可以给五都钱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并解决村里40多人的就业问题。

  为了巩固消薄成色,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借助区位优势资源,102个村中共45个村抱团入股区级飞地项目,落实帮扶政策及增收项目,加强了就业扶持,拓宽了就业渠道,把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

  据统计,目前该区所有行政村均已达到总收入2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增长,村庄建设的步子同样不能落后。近年来,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实施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建设美丽幸福乡村。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2020年完成205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4条,美丽宜居示范村8个、精品村27个、秀美村95个。

  生活富了,腰包鼓了,居住环境美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设农村文化礼堂90家。各村的文化活动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利用村庄的文化长廊、休闲广场等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党的声音,强化政策宣传,深化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有效遏制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实现物质、精神共步小康之路。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全面帮扶结硕果 乡村振兴谋新篇 2021-03-19 浙江日报2021-03-1900011;浙江日报2021-03-1900012;浙江日报2021-03-1900017 2 2021年03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