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举办春耕备耕活动
数字化农机站“C”位 服务社会化成趋势
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许露琳 蒋君
本报江山3月16日电 (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许露琳 蒋君) 无人机在田间起飞,自动驾驶拖拉机按照既定路线翻耕土地……机器的轰鸣声让春耕备耕现场火热万分。3月16日,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合作社、省农科院、浙江日报社、衢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省农业春耕备耕暨科技下乡启动仪式在江山举行。
高科技、数字化的农耕设备让人大开眼界,有些浙产农机具已经全国领先。一台履带旋耕机吸引了种粮大户驻足咨询,中联重机浙江有限公司经销商詹新波告诉记者,这款履带旋耕机非常适合南方的水田耕作,目前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在一旁的浙江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片区经理胡坤毫不示弱:“这是我们去年推出的履带拖拉机,具备领先的差速转向技术,转弯很灵活。”另一边,浙江星莱和研发的高速插秧机也备受瞩目,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处长孙奎法告诉记者,在同类产品中它的销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二位。
在江山市佳源家庭农场,记者见识了目前最先进的叠盘育秧,眼前绿油油的秧苗已经在大棚里茁壮成长。“过了清明,这些秧苗就可以直接机插了。” 省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专业育秧中心叠盘出苗,在智能设备控制下,可以合理调控温度和水分,出苗整齐、出苗率高,有利于实现水稻机插,助力社会化服务规模发展。记者了解到,这个全年种植2000多亩土地的农场,可为8000亩大田提供育秧服务;如果再加上机耕、机插、统防统治等,年累计服务面积超过2万亩。
在凤林镇长桥头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民把育秧、机插、收割、烘干等环节承包给专业的服务主体,获得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江山市香田家庭农场负责人徐明霞承包了这里的500亩土地。他不仅有多套旋耕机、插秧机,还建设了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加工中心。除了管理好自己的土地,徐明霞还为周边3000多亩土地提供农机服务,他算了一笔账:“社会化服务的收入占到全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设施化、规模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进步。“经测算,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15%,走在全国前列。”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陈百生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反映的是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我省将继续强化技术引领支撑,为农业现代化释放更多科技红利。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突破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