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理论周刊

社会组织的治理现代化功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具有统战性、政治性、代表性和服务性等属性,在参政议政、凝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激发社会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优势。

  增进社会容忍

  凝聚广泛共识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结构持续分化,多元利益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下,自我意识不断觉醒,思想观念日趋开放。这些变化,在带给社会无限活力的同时,也对不同群体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带来一定的挑战。共识的缺失意味着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分歧的增加,可能导致社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出现无序状况。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深受统战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能以理性、平等、民主、包容的态度对待组织之间的差异和组织内部的不同声音,鼓励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坚持在相互交流、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凝聚共识。统一战线中社会组织的文化氛围与工作机制能够使全社会逐步形成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关系网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累巨大的社会资本,与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形成广泛的“政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提升整合能力

  实现科学合法决策

  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民利益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不同民族、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决策的人民性和科学性。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代表不同的群体,是聚合社会各种诉求的组织化载体,也是党开展统战工作的重要依托,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作用。

  首先,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是公民个体参与治理的重要渠道和机制。党委、政府将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看作是团结联系统一战线成员的载体,组织成员将其视作反映社会利益和诉求的重要渠道,是联系公共权力和社会领域的桥梁。因而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既拥有更多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信任,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民意、集中民智,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其次,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是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可以依靠的力量。多数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性,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可以成为党和政府的智囊团,为政治系统的决策提供专业资讯和咨询,协助党委、政府专业地、科学地解决某些特定领域的问题。一般而言,建立在与相关专业性社会组织协商、妥协与共识基础上的公共政策更容易为社会所接受,具有更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实施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

  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有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和内部治理结构,有全国性的组织和遍及城乡、基层的组织网络,具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是现代社会的“减压阀”和“稳定器”,在化解社会矛盾、平衡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优势。

  首先,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是协调关系、疏缓矛盾的平台。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体利益多元、诉求各异,各种矛盾难以避免。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新型组织形态,为民众提供了正式的渠道表达意见,为不同社会主体沟通交流、增进理解、凝聚共识找到最大的公约数搭建了组织平台。在协调关系的过程中,能够以第三方的身份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引导分歧各方以公共利益和共同规范为导向进行对话协商,以增进彼此之间的认同与理解。

  其次,协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当下,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治理挑战,需要社会力量协同应对。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成员大都是各行各业优秀人士的代表,具有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组织优势和体制优势,可以弥补政府有限的力量,协同政府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减轻政府的压力和负担。尤其是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良好的家国情怀,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察觉早并能够快速地作出反应,协助政府采取相应的行动,减轻危机的损害程度。

  再次,呵护弱势群体、平衡社会利益关系。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分化加剧,政府和市场也难以提供能够满足社会所有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难以关照到所有社会特殊群体的利益要求。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因其政治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往往更倾向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护,很多社会组织以社会弱势群体或边缘性社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表达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己任,对政府全面、真实地把握弱势群体的诉求、合理配置和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增进社会福祉,促进社公平正义,加强社会团结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

  发挥第三方优势

  激发社会活力

  统一战线中的社会组织既与中国共产党有悠久的合作历史和良好的合作传统,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很多社会组织产生、成长和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新生力量发展迅速,年轻化趋势明显,充满朝气,参与社会治理的愿望强烈,能够以第三方的立场,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在公益活动中行动迅速、灵活高效,尤其在教育、扶贫、资政谏言、维护权益等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加强统一战线中社会组织建设,有利于激发和引导全社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和动力,培育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合格行动主体,释放社会力量在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正能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统一战线团结人、凝聚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浙江日报 理论周刊 00007 社会组织的治理现代化功能 2021-03-15 浙江日报2021-03-1500012 2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