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放心消费在浙江

文章导航

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启新程

——“放心消费在浙江”扎实开新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启新程

  ——“放心消费在浙江”扎实开新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陈 爽

  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全面激发消费活力,是推动经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逐步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

  作为走在前列的改革大省,顺应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浙江持续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品质生活升级,形成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的发展态势。

  这是点缀在之江大地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43.37万家放心消费单位、14.72万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4.21万家放心工厂、184个放心消费商圈(街区)……从一个个放心消费单位到一座座“放心消费城市”,从盆景到风景,从“量变”到“质变”,放心消费成为展示浙江高品质消费和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窗口。

  这是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次跃升。

  从疫情防控期间在全国率先上马“浙冷链”,到上线“浙食链”献礼“十四五”开新局;从建立“1+X”放心消费单位评价体系,到出台全国首个《乡村放心消费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性标准……以数字化赋能现代“智治”,以标准化建设市场环境,浙江的市场监管效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在消费环境公平有序的浙江,消费者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增强,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迎接亚运时刻。当“长三角地区消费升级看浙江,市场监管经验看浙江”逐渐变成一种共识,这片敢创新肯实干的土地,也从“放心消费”先行者成长为“满意消费长三角”的引领者。

  高站位谋划

大手笔布局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健康有序的放心消费环境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连续4年,浙江省把放心消费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把放心消费“三度一率”指数纳入对各地党政领导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省市场监管局从系统建设入手,自上而下,全方位统筹和优化放心消费的体制机制环境。

  顺应机构改革,省市场监管局新增了“组织开展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和“承担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暨全面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常工作”的职能,实现编制、组织、人员、经费“四到位”,放心消费工作成为一项法定性、持续性、长期性工程。

  放心消费是底线,“放心消费城市”建设是远景目标。针对放心消费单位数量占市场主体总量比例不高、规模效应和社会氛围较弱的短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深化放心消费建设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了“1+X”放心消费单位评价体系,明确“统一创建名称、推行年度‘后评价’、落实监管责任、加强信息公示”四大原则,为放心消费建设提质拓面提供遵循。

  当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围绕“两手硬”“两战赢”工作大局,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并细化优化促进放心消费的具体举措:

  出台《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放心消费的若干意见》,系统通过推进放心消费建设、深化无理由退货承诺、开展放心消费电商平台建设、实施网络订餐安全提升行动、支持乡村旅游业复苏等,切实优化消费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针对餐饮、旅游、娱乐、教育培训、网购等消费热点领域,组织开展消费市场运行情况调查,形成专报上报省政府,为高层决策提供支持;牵头做好消费环境小组工作,组建省局消费工作专班,建立健全与省消费专班和消费环境小组相衔接的工作机制。

  对消费领域的全方位科学监管,犹如一枚探知民生冷暖的温度计,灵敏捕捉着国民经济的些微动向,对经济社会大局形成了强有力的正向推动。

  激发新活力

促文明升级

  高品质的产品供给、精细化的服务是建设现代市场的关键。在浙江,近年来,依托“放心消费在浙江”行动,“无理由退货”和“放心工厂”建设火热推进,优化浙江品牌形象的同时,也为转型升级中的浙江制造筑牢了“品质”防线。

  以“政府鼓励倡导、企业自愿承诺、承诺即受约束”为原则,我省率先发布全国首个线下实体店无理由退货指引,倡导企业从退货期限、覆盖区域、退款方式等方面,提出高于或优于法律规定的无理由退货承诺。世纪联华超市全网比价买贵退差、银泰百货60天异地跨门店无理由退换货、海宁火星人集成灶携手1800余家加盟商共同发出“厂商一体无理由退货承诺”,舟山普陀通过开展“东港520幸福街·潮生夜市”放心消费创建,形成一个示范片区带动一批企业的集聚效应,擦亮了“诗画浙江”美好旅游的品牌形象……示范标杆企业脱颖而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市场监管系统结合产品质量分级分类监管,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把“品字标”、绿色产品认证、领跑企业纳入放心工厂建设范围。以嘉兴海宁、台州椒江等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发达地区为突破口,推出“厂商一体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品保修承诺”等特色服务承诺。如今,全省已有4.21万家企业加入生产与流通同步、线上与线下同等的“放心工厂”建设行列。

  当参与“放心消费”的主体不断扩容,当“放心消费”从市场行为上升为集体认知,当乡村放心消费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者,这种浙江特色的商业文明现象,便具备了更深沉更长远的影响力。

  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乡村放心消费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统一,出台了全国首个《乡村放心消费建设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性标准,统筹推进放心消费城市乡村一体推进;依托党建联盟,建设“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经营户”等放心消费示范窗口;携手省农信联社,签署金融助商惠民战略合作协议,为放心消费单位提供优惠金融产品;在莲都、嘉善、衢江等地,以拥军优属、党建赋能和文明城市创建引领放心消费建设,放心消费元素已深度融入各项社会事业。

  放心消费品牌逐渐成为区域文明标识。在杭州西湖,“放心消费无忧畅游”传递出文化之城的文明魅力;在台州椒江,“放心消费大陈岛”成为“海上大花园”文旅产业的一大亮点;在金华浦江新光村,“掌柜不在自助购物”诠释着互联网时代诚信经营的宝贵价值……放心消费与企业文化相互赋能,一系列放心消费特色品牌应运而生,区域品牌内涵因此不断丰富。

  数字化强基

领跑长三角

  置身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地带,浙江市场监管系统致力于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去年6月,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浙冷链”系统,实现对入浙进口冷链食品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今年1月,面对涉疫带鱼流入丽水、衢州等地市场的突发状况,“浙冷链”发挥了巨大作用:通过数字化闭环管理,迅速锁定涉疫产品的采购来源及经营去向。依托“浙冷链”,今年年初,市场监管系统又打造出保护餐桌安全的新链条——“浙食链”,将食品生产至消费的各流转环节进行数据归集,实现预包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全流程溯源,目前,部分企业和大型商超已启动“浙食链”试点。

  “浙”里风景独秀,乘势而上开新程。面向“十四五”,“我们将以数字赋能放心消费,打造集‘动态培育、信息查询、分类统计、区域展示、投诉公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放心消费智慧管理平台,实现放心消费单位信息全面归集、直观展示、风险预警和反馈评价等功能,提升放心消费建设工作治理现代化水平,为放心消费提质拓面提供科技支撑。”省市场监管局相关领导说。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率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放心消费单位打造成“社会文明窗口”,是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使命所在。

  秉承这种认知,市场监管系统以“放心消费在浙江”成功经验赋能“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与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协作,并制定“满意消费长三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一个目标、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个声音的行动目标,形成常态化互动协作机制,定期联合发布消费投诉风险预警,共同建立长三角实体店异地异店退换货联盟,全省已有327家企业加入;指导嘉善“满意消费长三角”示范领跑,建成“满意消费长三角”放心消费单位10697家、无理由退货单位1073家。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生活高品质的历史征程上,持续深化、升华中的“放心消费”浙江经验,妆点出“重要窗口”中靓丽的商业文明风景,以开新局谋新篇的卓越身姿,全力赋能中国消费升级时代。


浙江日报 放心消费在浙江 00013 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启新程 2021-03-15 浙江日报2021-03-1500009;浙江日报2021-03-1500010;浙江日报2021-03-1500011;浙江日报2021-03-1500015;浙江日报2021-03-1500012 2 2021年03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