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万象山海入画来 千年渔乡韵味浓

象山以奋进之姿全力推进“滨海大花园”建设

  石浦港,千舟竞发,浩浩荡荡;松兰山,碧水相拥,金沙绵绵;花岙岛,亿年石林,蔚为壮观……这里是象山,万象山海的自然风光、千年渔乡的民俗风情、百里岸线的运动风尚、十分海鲜的美食风味、一曲渔光的影视风华,组成了神奇又迷人的象山。

  近年来,象山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挥滨海资源优势,围绕打造全省滨海大花园样板目标,全力推进大花园建设,成功跻身省大花园典型示范创建单位。围绕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象山不断提升大花园旅游品质,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省首批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起步之年。“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面向未来,象山将一如既往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抓住宁波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主体区建设和亚运赛事承办机遇,高质量建设兼具“山、海、港、滩、岛”的滨海大花园,努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半岛风景线。

  东风潮涨,春光浩荡。

  东海之滨,满帆正航。

  描绘 生态画卷

大花园里绿意盎然

  山青、水秀、天蓝、地绿,象山素有“海山仙子国”之美誉,绵延988公里的海岸线上,金色的沙滩、秀丽的岛屿、五彩的岸礁、闪烁的渔火,在蓝天碧海之中,宛若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

  绿,是象山的底色。没有好的生态环境,绿色发展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保护生态,让滨海渔乡“绿起来”,象山一直不遗余力,始终坚持“全程生态、全境生态、全民生态”的思路,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努力提升区域环境质量,打造“生态象山”品牌。

  数据显示,2020年象山空气优良率96.4%、PM2.5浓度仅为18微克/立方米,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县控以上III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省清新空气示范区、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3次荣获全省治水领域最高荣誉“大禹鼎”,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是象山生态立县的实力见证,亦是象山人砥砺前行的生动注脚。

  象山全域化建设滨海花园,擦亮花园生态底色。海岛保护深入推进,完成象山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和东门岛整治修复,加大渔山岛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开展韭山列岛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抢救保护工程,逐步实现“美丽港湾、生态岛礁、绿色海岸”。

  象山坚持在美丽创建中最大限度保留特有风貌,2020年,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41个,新增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村6个、风景线2条,“一村一品”“一镇多元”新乡村景象逐渐形成。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

  接下来,象山还将因地制宜建设丰富多样的滨海绿道网,推进环象绿道建设,打造山海相映的象山港生态海岸带等美丽湾区展示带,建设全省生态海岸带示范工程。挖掘、培育、擦亮一批大花园“耀眼明珠”,推进花岙海岛公园创建,打造全省大花园标志性工程……象山,正以海风为笔,以蓝天为纸,以海浪为线条,描绘滨海花园的美丽画卷。

  激活 海洋潜力

绿色发展方兴未艾

  象山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发展的最大优势在海洋、最大潜力也在海洋,通过打造“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推动“美丽资源”持续向“美丽经济”转化。

  象山以文促旅,发挥海洋渔文化旅游魅力,推进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办好中国开渔节等国字号海洋节庆,2018年以来,象山累计接待游客63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93.9亿元,其中2020年,新增省3A级以上景区镇6个、A级以上景区村44个、等级民宿13家,接待游客2533万人次;以赛助旅,抓牢“亚运机遇”,建设浙江省海洋运动中心(亚帆中心)、东海半边山亚运沙滩排球项目,先后承办国际桨板竞速公开赛等高级别赛事;以农兴旅,开发休闲捕捞、滩涂泥玩等渔事体验产品,县城成功创建3A级景区城;以食带旅,象山推出“四季十六碗”,连续18年举办海鲜美食节,讲好美食故事。

  如果说象山全域旅游的发展是肉眼看得见的“美丽经济”,那海洋经济的发展则是其独特的内在气质。

  2018年年底,以象山半岛为主体的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获批,象山承接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智慧科技等四大功能区块建设,吹响了半岛向海图强的“冲锋号”。

  海洋经济的重点是制造业。去年8月,象山召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了构建“123”百亿级产业集群的蓝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经济持续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象山“奋力上台阶”的强大动力支撑,是一场绕不开、躲不过、非赢不可的硬仗。

  当前,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建设是象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要举措之一。总投资约102亿元的中国海装象山大型海上风电智能化装备产业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装机容量254.2兆瓦的国电象山1号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以及300兆瓦长大涂滩涂光伏发电工程将于今年投产发电,这些重大项目为象山绿色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此外,作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先行者,象山还走出了一条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开发利用的“半岛路径”。截至目前,象山累计盘活宅基地2.1万平方米、闲置农房3.1万平方米,引进开发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项目42个。去年10月,象山入列第二批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今年1月30日起,象山又在全省率先探索海域“立体”使用,将海域从水面到底土进行分层确权,最大化实现对特定海域的收益。

  起风之时,象山已怀揣信念和魄力站在风口浪尖,并用行动力证那句话——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共享 绿色收益

幸福生活迎面而来

  绿色家园,是民生福祉,亦是民生所系。

  “现在的高泥村就像大公园,处处是景,幸福指数特别高!”从闭塞落后的传统渔村到光彩夺目的“斑斓海乡”,年过六旬的村民周永明见证了高泥村在全面小康路上的每一次华丽转身。

  涵养好风景,奔向新光景。

  去年8月15日,茅洋乡银洋村村民众筹建设的“乡村欢乐世界”对外试营业后,迅速成为“网红”景区,短短几个月,该项目已累计接待游客28.33万人次,门票收入近160万元。今年1月30日,全村106户村民喜分137万元项目营收红利。

  共享美好新生活,同样的幸福之路也在溪里方村铺就。

  溪里方村是明代大臣、学者、文学家、思想家方孝孺从弟后裔居住地,不仅是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也是首批浙江省传统村落名录。

  当地通过“村民说事”统筹推进村庄发展,在以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对恭房、仁三房等居民古建筑进行适度开发,利用古村落独特的资源,发展文化事业。依托乡村旅游,溪里方村的古建筑“活起来”了,美丽经济“兴起来”了,百姓也富起来了。

  同样,在方家岙村,当地通过“村民说事”“夜办公”等制度,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从种庄稼到种“风景”、从卖农货到卖“空气”的转变。2020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0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近200万元,走上了民富村强的康庄大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0年伴随着一项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灿烂现实,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实施“健康象山”行动。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县创建,医共体建设全省领先,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验收,新增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院10家。

  ——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优化城乡品质,开展“迎接亚运、城市双修”行动,2020年完成投资136亿元,完成青草巷特色街区工程等30个项目,新增城市绿地32.1万平方米,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公里,建设海塘安澜工程10公里。

  ——统筹推进全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象山共有养老机构61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86个,养老床位总数11091张,平均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7.91张,高于市定标准58.2%,排名全市前列。

  在诗画浙江的大花园建设中,象山犹如冉冉升起的明星,朝气蓬勃又充满灵气;在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版图上,越来越多的象山元素正走向前台,演绎新时代的精彩。

  (本版图片由象山县发展和改革局提供)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象山以奋进之姿全力推进“滨海大花园”建设 2021-03-10 浙江日报2021-03-1000010;浙江日报2021-03-1000013;浙江日报2021-03-1000016;浙江日报2021-03-1000015;浙江日报2021-03-1000020 2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