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专版

文章导航

在“浙”里,守望绿水青山

——浙江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窗口”

  从空中俯瞰浙江,青山滴翠、碧水含情,一场绿色盛宴就在眼前:千岛湖,是无边无际的绿;茗岙梯田,是层次多元的绿;天目山,是随性通透的绿;松阳茶园,是清新袭人的绿……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成功申报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成功承办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首个通过生态省试点验收、首个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建设,省生态环境厅获评“2018-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回眸“十三五”,浙江向“绿”而行。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牵头部门,省生态环境厅强谋划、强统筹、强执行、强合力,奋力打造美丽浙江“重要窗口”,书写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新篇章。

  蓝图绘就,正当乘风破浪;使命在肩,更需奋斗不止。行进“十四五”,浙江还将创造怎样的美丽传奇?

规划引领 开启美丽浙江新征程

  2020年8月15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之际,全省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推进大会在安吉县余村召开,会上发布《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生态环境部与我省签订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省战略合作协议。

  “《规划纲要》,是全国首个发布的省域美丽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说。作为《规划纲要》的牵头编制实施部门,省生态环境厅认真履行浙江省美丽办(生态办)职责,自2019年上半年启动《规划纲要》编制以来,牵头组织实施了多轮次的交流研讨、意见征求、专家咨询和修改完善。

  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浙江持续推动完善顶层设计,接续部署“811”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并开展美丽中国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部省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建设,取得了率先通过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验收的历史性成就。

  定规划、明目标、抓推进、强落实,生态保护明显加强,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进29个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丽水市新发现1个两栖动物全球新物种,浙江新记录物种263种,印发《浙江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

  控温降碳有序推进。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机制,发布浙江省适应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制定温室气体核查管理办法,举办低碳日活动,启动全省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碳中和工作。

多措并举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爱了爱了,这样的蓝天白云美得像明信片,一起来晒西湖蓝吧。” “天蓝得就像被水洗过一样,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守护蓝天,久久为功,蓝天保卫战持续打响,如今,蓝天白云成了“美丽浙江”的新注脚,老百姓在良好生态环境中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湖州市在全省率先推广低挥发性有机物原料源头替代,支持企业开展源头治理,目前完成175家企业源头替代,源头削减挥发性有机物3145吨……多措并举,如今湖州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空气优良率,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位,“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告捷。

  湖州只是一个缩影,2020年全省开展PM2.5和O3“双控双减”行动,完成102家工业园区废气综合治理、1200个工业废气治理项目、1253家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淘汰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柴油货车2.58万辆。全省未发生重污染天气,舟山、丽水、台州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

  碧水行动同步打响,在建德,通过“地毯式”排查、“清仓式”整改、“天网式”监控、“兜底式”保障等“四式”组合拳,建德高新园区“污水零直排”成全国典范。这里通过在园区所有化工企业雨水排放口及园区雨水总排口安装在线监测系统20套,并与企业原有的污水在线监测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园区化工和电镀企业雨污排口24小时监控。

  不止是建德高新园区,2020年省级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完成297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102条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开展13个县(市、区)水生态环境示范试点和24个生态缓冲拦截区建设试点;完成浙江省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68项任务;制定实施《浙江省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净土清废行动成效卓越,高质量完成重点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详查,2020年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面积138.35万亩,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完成12869个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和畜禽养殖禁养区调整划定;开展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生态环境部在绍兴召开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全省新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144万吨/年,建成83个“小微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运点;“禁止洋垃圾进口”改革目标圆满实现。

  在强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的同时,省生态环境厅深化督察执法,环境监管力度得到新加强。持续推进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交办的6920件信访件已完成6919件。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的4641件信访件已上报完成整改3487件。迅速跟进推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坚持严格高效执法,开展集中实战练兵和交叉执法行动,加大公检法环联动力度,2016年~2020年,全省共计查办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件57236件,罚款39.92亿元。

智慧赋能

推进环境治理现代化

  打开“浙政钉”,搜索“环保码”,立刻就能获取排污单位的相关信息、问题清单和执法线索……2020年7月,杭州市企业“环保码”上线,作为省生态环境厅确定的试点城市,杭州市已全面推广使用企业“环保码”。

  企业“环保码”是通过企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建立的企业环境健康电子账户,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企业环境安全风险状况生成的“红、黄、绿”三色二维码,对企业来说,如果手持绿码,则表明企业将被列入“正面清单”,监管部门“无事不扰”;如果手持黄码,则要抓紧按照问题清单整改,整改完成自动恢复绿码;红码的企业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将被列为重点管控对象,提高抽查比例,直至问题整改完成。

  根据企业“环保码”提供的分级监管清单和执法线索,生态环境部门实现科学、精准、依法监管,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上线以来,“环保码”实时赋码服务11768家企业,其中红码68家、黄码609家、绿码11091家。共发送问题预警3573条,提供执法线索32条;通过“环保码”服务225家危废企业普法知法,建立《新固废法》网上问答,引导427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修复,提醒129家企业及时完成应急预案备案更新工作,提醒169家企业及时完成应急底线事项自巡查工作,开展99家涉辐射企业每日巡检打卡工作。

  加快数字化转型,“环保码”并不是个例,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同管理平台,推动固体废物治理数字化应用建设,建成全省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系统。

  数字赋能,改革创新,省生态环境厅将“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密结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浙江省省直有关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率先建立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提升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发现能力,生态环境部予以转发推广;率先建立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管理体系,获评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率先发布“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现赔偿金额7500余万元……

  在“十三五”回望与“十四五”展望之间,肩负新使命,阔步新征程,绿色永远是伴随浙江前进的力量。浙江将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迭代升级,加强全链条防控、全形态治理、全地域保护,精准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到202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我们将坚定不移推动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定不移推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守住生态安全、环境良好底线。”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人说。

  翻篇归零,下一个五年,将更加精彩。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0 在“浙”里,守望绿水青山 2021-03-05 浙江日报2021-03-0500007;浙江日报2021-03-0500010;浙江日报2021-03-0500013;浙江日报2021-03-0500006 2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