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七兄弟
在东海边长大的渔民们,通常把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梅童鱼、鮸鱼、黄唇鱼、毛鲿鱼称为“黄鱼七兄弟”。它们都属于硬骨鱼纲的石首科。石首科鱼类的最大的特征,就是头里面有一对大大的耳石,因为长得相似,很多人不太分得清楚。
NO.1 大黄鱼
大黄鱼因通体金黄而得名。它能长到80多厘米,鱼尾细长,鳞片略小。它曾是东海舟山渔场的四大经济鱼类之一,现在野生大黄鱼比较稀少,市面上看到头圆、嘴小、腹大的大多是养殖大黄鱼,而野生大黄鱼嘴又尖又大,呈瘦长型。
NO.2 小黄鱼
小黄鱼也叫“黄花鱼”“小黄花”。它最大约能长到30厘米,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尾柄短而宽,背鳍起点至侧线间有五六行鳞呈金黄色。
NO.3 梅童鱼
市面上常见的梅童鱼,通常是棘头梅童鱼。因头部较大又名“大头梅”,鱼如其名,稚嫩可爱,最大的也不过15厘米。它通体金黄,味道鲜美,在黄海、东海、南海近海海域都有分布,并且越是浑浊的海域,梅童鱼的颜色就越黄。
NO.4 黄姑鱼
黄姑鱼又称“黄婆子”“黄三”,名字非常形象,因为它通体金黄,仅次于大黄鱼、小黄鱼,位居“老三”。它最大能长到40多厘米。黄姑鱼也有家族,有白姑鱼、黑姑鱼、叫姑鱼,从颜色等区分。
NO.5 鮸鱼
鮸鱼长得黑不溜秋,口大而微斜、体被栉鳞、鳞片细小,但外形还是与黄鱼相似,最大能长到60多厘米。与黄鱼一样,如今鮸鱼也已实现人工养殖。
NO.6 黄唇鱼
黄唇鱼被闽粤人称为“金钱鮸”“金钱猛鱼”,又名“鱼高”,温州人称“黄甘”。它最大能长到180厘米,体长、侧扁,尾柄细长,体背棕黄色,腹侧灰黄色,各鳍色素较深,有时呈灰黑色,显著特点是胸鳍腋下有一圆形黑斑。黄唇鱼是我国特有鱼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NO.7 毛鲿鱼
毛鲿鱼是一种海洋性洄游鱼类,也叫“褐毛鲿”“舟山大鱼”。它可长到100厘米以上,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