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湖到全省,近万名电力志愿者践行公益事业
接通心 点亮爱
本报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朱鲁华 徐昊翀
编者按:日前,中宣部命名表彰了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我省2个集体和2名个人获得殊荣。本报今起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榜样引领,不断激发全社会参与学雷锋活动热情,推动形成引领社会进步的文明风尚。
从南湖到全省,近万名电力志愿者践行公益事业
接通心 点亮爱
本报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朱鲁华 徐昊翀
2月23日上午,记者在嘉兴市南湖区花园路见到国家电网浙江电力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下称“红船服务队”)7名队员时,他们正忙着对周边老旧小区进行电缆落地改造,将架空线改为地下电缆。
“这是我们提升老旧小区供电能力的服务项目,参与的23名队员分为3个小组,计划在5月前完成南湖区17个老旧小区供电能力提升工作。”队员朱洪春说。
红船服务队成立于2007年,最初由国家电网嘉兴南湖分公司10名工作人员组成。10多年来,服务队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广泛开展为老人、儿童送关爱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受到了群众好评。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队伍也不断发展,并从南湖区拓展到全省。2018年,红船服务队统一为全省电力系统共产党员服务队品牌。目前,红船服务队已拥有队员9528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数10万余小时、爱心服务15090人次,先后为39个集体和1669名困难群众建立爱心档案,被群众称为“红船边的光明使者”。日前,中宣部命名表彰了第六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红船服务队入选。
“老朱,最近好多手机软件我不会用,你们能抽空来教教我吗?”当日上午11时20分,刚刚完成电缆落地改造工作,朱洪春就接到了独居老人郭大伯的电话。
“郭师傅,我们马上过来。”挂断电话,朱洪春和队友孙莹一起,向郭大伯家走去。
朱洪春是红船服务队的发起人。2007年夏天,他和同事在工作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经常出现电路故障,就成立了10人服务队,保障群众电力供应。服务过程中,队员们留意到不少居民,特别是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在生活中会遇到其他困难,就把服务内容进行延伸。随着服务队为人所熟知,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加入到服务队中。
“老朱、小孙,见到你们真高兴。”11时50分,朱洪春和孙莹来到郭大伯家,看到两位队员,老人高兴地说:“这几天总是想你们,就给你们打电话了!”
“郭伯伯,我们就是您的亲人。”孙莹笑着和郭大伯聊起了家常,教他使用手机上的软件。朱洪春则仔细检查起老人家中的电路和家用电器。
郭大伯是红船服务队的重点帮扶对象。2012年,在检查小区电路时,队员们发现刚刚失去老伴的郭大伯非常孤独苦闷,就和他结了对。8年来,虽然帮扶的志愿者不断更换,但关爱始终没有变。孙莹是2020年参加工作的员工,入职第2个月就加入红船服务队,并认郭大伯为她的“嘉兴伯伯”。春节期间,没有回江苏老家过年的孙莹还陪郭大伯一起吃了年夜饭。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近年来,红船服务队还通过微信等方式,和群众加强线上沟通。2月23日下午3时,在红船服务队南湖值班室,记者见到队长袁均祥正全神贯注盯着电脑大屏,10个“红船服务零距离”的微信群同时在线,联系10个街道98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
“只要居民有服务的需要,我们的队员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袁均祥说。
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近年来,随着红船服务队覆盖我省整个电力系统,以爱为圆心的公益项目也扩展到全省:宁波发起“千户万灯”项目,为残疾人、贫困户家庭免费改造室内照明线路;杭州启动“芯系老人”计划,向1万户老人赠送智能插座,贴心守护独居老人;东阳发起“幸福蜗居”工程,为困难残疾人家庭改造危房……爱心,在行动中不断传递。